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四章 宜阳点兵(四) (第1/2页)
乐毅话落之后,还不忘再度望向中山公子姬俜:“不知对于吾之言,公子是否认可?” 场中之人俱是知晓,这中山国与燕国早就穿一条裤裆了,又岂能有不认可之理由,两人分明就是在这里演戏呢。 只听得姬俜言道:“原是如此,我九国破秦便是更有把握了,若得秦破,则天下可安矣,此番外臣来与宜阳,一是受楚王号召,献微薄之力而共同攻楚;二是我中山王亦敬仰于楚王之德,感慨于楚王之行,愿与楚王行联盟之策,从此攻守同盟,以血为盟誓也!” 这…… 还真是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至少对熊横来说是如此的。 眼下他这个九国合纵之长,所做最紧要之事,便是将诸国都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对付秦国。而现在姬俜所提出的,熊横若是不应,则不利于团结,若是应了,那分明是在昭告于众人,战事还没有开始,楚王在这里就已经开始弄小团体了。 果然,那边的肥义已将目光落在楚王的身上,就等着他如何回答了。 略微思索后,熊横起身,行至姬俜之前,后深深地看过他一眼后,又环顾四下。 “今我九国为盟,攻守同助,共抗秦焉,今日宜阳点兵,共同告慰于黄天后土,九国以血为盟是也,若秦不破,此盟不破是也!” 楚王声音高亢,似乎是在向众人宣告一般,之后他又抬头,将目光落在了姬俜的身上:“中山国也是九国之一,岂能不是我楚国的盟约,待到此战大胜,寡人必会派遣使者,携带金银玉璧,走于九国国都,昭于诸位之功,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在后话落之时,楚王又看向了众人。 如此之举动,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只为破秦,不为其他。 “外臣深感楚王之志,必得遵楚王合纵长之令矣!” 第一次说来应声的乃是赵国丞相肥义,在他看来,楚王没有明确答应中山国,就已经是一种拒绝,拒绝之后便表明不再理会中山与赵国之事。 其后,余下之人纷纷响应,皆是认可了楚王之言。 这时候,座于下首、半天没有作声的魏国上将军公孙喜站了出来,论破秦之心,恐怕除了楚国之外,没有人会比魏国上将军更胜;论资历,他魏国也是最初三国联盟之一,如今的九国合纵还是这三国发展而来。 现在暴鸢乐毅肥义之流,尽皆站出来说了话,现在也该轮到他了吧。 与其他人不同,公孙喜如今关心之事,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楚王到底是真的自己领军,还是会另行举荐一位将军,以行破之事,而他这个楚王,就只是起到一个督战的作用,真若是如此,那联军主将的头衔,最终会落到谁的头上呢? 是乐毅,还是匡章,又或者是他公孙喜呢? 他自负自己能耐、手段、名望以及地位,皆不落于人后,也有资格做得这联军主将,更何况他与楚王的关系,也似乎也更加亲密一些。 “启禀楚王,外臣也有一事相问?” 望见公孙喜站出,熊横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是猜透,公孙喜此刻的心思。 “寡人与魏国上将军相见数面,也是此间诸位将军之中,与寡人最为熟悉的,上将军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与对其他人一样,在事情开始前,他一样是将这位魏国的上将军恭维了一番。 “回楚王,方才听楚王言之,那秦人以白起为将,率军三十余万而据守函谷关,而我等近乎七十万大军俱已齐备,眼下双方已到了攻伐之时,楚王身为主将,不知当以何计策而破秦,外臣等知之,也好行之!” 熊横嘿嘿一笑,正如熊横所猜测,这位仁兄真是对主将之位有想法,也明白楚王最大的作用,不过是督战而已。 想想看,他公孙喜要是做了主将,从中路进攻秦国,魏国再出一路大军从上路进攻秦国,楚国则有下路,此战破秦之后,魏国便可一跃而起,能重拾文侯武侯之志。 只可惜了,熊横是不会答应他的,不是看不起公孙喜,而是实在想救他的命,否则这厮迟早要死在白起手上,还连累了诸国大军。 楚王环顾众人道:“寡人者,通晓国事,知晓天下之变,也懂得一些兵家之事,可要以寡人为主将,行那破秦之事,寡人自认能力不够也。寡人所能做的,无非是鼓舞军心,督战士卒,联合诸国,协调诸方罢了,真要破秦,还需得诸位与寡人共同挑选一位率军主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