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楚做始皇_第二五零章 楚王探秦阵(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五零章 楚王探秦阵(六) (第1/2页)

    面前这两人。

    一个的优势在于地利,一个的优势在于人多,是各执胜负,各有所云。

    熊横就这样默默地坐在两人一侧,听他们来回厮杀。

    只见黑下又摇头道:“非是如此,孙子有云五则攻之,我秦军人数虽少,但据守地利,而且知九国大军攻来,是早做准备,以一挡五自然不在话下,只需留一部分士卒据守天险即可,余下的可尽去围攻九国水军,一旦此水军灭之,九国必然士气大损,说不定还会就此退兵,阁下应该想得到吧?”

    看来两人对自己的战法都颇有自信,互相不服输起来。

    就函谷关的地形而言,黑下所云完全是做得到的,试问当九国大军今日函谷关,数十万的军队被数十条,乃是上百条的沟壑分裂成一小队一小队的,早有准备的秦军只需要在山头准备好滚石檑木之物,还有涅石火焰冲车等,再多的九国大军也被会击杀在这沟壑当中。

    因此要破函谷关,强攻肯定是不行了,就只能是以智取而胜之,匡章所说的水路并举,就是其中一种策略。

    “那要是过阴晋而只取潼关呢?”

    匡章再一次问道。

    阴晋者,乃魏国之城也,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河以北,中山条以南,大军若是走阴晋这一条线路,则可以避开函谷关,从魏国的土地上绕到潼关去,攻破潼关之后,便可畅行无阻,两日抵达咸阳城外。

    只见对面那黑下,又一次摇了摇头。

    “若是走此间,则必定要过大河天险是也,然其大河两岸,能通行船只的渡口不多,那只需要派兵把守,九国之军必定是藏身于鱼腹,若是那匡章如此选择,在下高兴还来不及呢!”

    对方似有奚落之意,不过匡章听后依旧是一副浑然不在乎的样子。

    秦国地势之险要,非是一个西高东低,函谷关天险就能概括下来的。

    汉中之地,有秦岭阻挡,此间山高林密,难于行军,而秦国北边的河西关中之地,一方面是大河阻挡,一方面是黄土高原沟壑地形险要,共同组成了秦国的“长城”。

    匡章所云这一点,就是要跨大河而攻之,这一听就不成。

    此处地形高低起伏,黄河水流湍急,两岸又是白起所云的高山,渡口极其少,渡河也十分的难,因而历来攻秦的路线,宁愿选择从函谷关走,也不会北上去渡口。

    “非常之人,当做非常之事,然非常之事,并非功成之事,若是要造船而渡河,那就需得选好时机,夏则水势迅猛,大船难行,冬则河面布冰,也是难行也,而且渡河口岸不过那三三两两,若是我军早有防备,必然攻不下也,何况若是此刻能行,那历来攻我秦国的将军,何不选择此地!”

    匡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倘若是依山岭而行,全军出击,此策可行否?”

    两番被对方所化解,他依旧不死心地问道。

    黑下不知是想到了什么,神情微微起了些许慎重:“我秦军据守函谷关所长者,乃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是也。登高者,便可火攻,便可射进,俯视而冲,断其后路,此为大胜之势。”

    “然阁下之论,乃是临高而行,与我秦军便可呈现旗鼓相当之势,此一来,我登高优势绝也,不过九国之君仍有弊端是者,其山路崎岖,道路难行,若是登高,必得舍去辎重,又如何能破得了我军的城寨!”

    “哈哈!”

    忽然间,又是一阵大笑之声从驿馆中传出,一直响彻到了外面的街道上。

    不过这次大笑者不是熊横,而是匡章是也。

    “某猜测阁下绝非等闲之人,今日论兵当真是如此,也罢,正好与我一论,阁下听好了,那若是我九国大军以为十万而居阴晋而渡河,以十万出宜阳而沿着大河直上,以十万而登岭为战,再以十万分布函谷关各处沟壑,上下一体,摸索前行,再以十万军伺机而动,哪里是秦军薄弱之处,就攻向哪里,如此函谷关可破否?”

    匡章这一招,完全是将五十万大军像撒豆子一样都撒了出去,兵分四路向秦军进攻。

    尤其是以岭为战的那一支大军,刚好与山谷里的大军互相掩护,既能破除秦军的居高临下之势,又能掩护下方的辎重前行,一鼓作气而攻灭秦国城寨,以达到攻入函谷关的目的,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只见对面黑下,依旧不慌不忙,哂然一笑:“若九国真能如此,我秦必然也有破敌之策,以我之见,倒是很想让九国之师火速攻来,此战我秦在于速不在于慢也!”

    或许对于如何破局之法,他心中已有主意,就只是不说罢了,之后后半句话在于速不在于慢,倒是一句实话,毕竟楚王是两路出兵,两路皆是攻向秦国,其一路败两路皆败,而且时间太久秦国也消耗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