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一场必败之局 (第2/2页)
之心始于咸阳,曾在临淄稷下学宫面见孟轲,也曾表露,大将军身在临淄莫非是第一次听到此事?” 闻言,匡章也是一笑。 至于他日后会如何做,就没有人知道。 “听过,自然是听过,从楚王三路而攻秦,便可见此谋划,楚王既知秦国要起援军,特意来告知外臣,莫非是来商议攻秦之事,是主动出击,还是等他来攻?” 匡章一下子就领会了楚王的意思。 熊横也不隐瞒,直接说道:“昨夜寡人已召集我楚国三位将军商议过了,先援军之前而起兵攻伐之,此战只要不是大败,便可额挫其锐气。此战已是天下人人皆知,要想将秦国彻底的击败,就必须得从函谷关出击!” 匡章一只手抚着胡须,微微眯着眼睛思索了片刻才是说道:“外臣虽为九国率军主将,但实际上的主将依旧是楚王,且楚王又挂九国合纵长之名,若是楚王下令攻之,外臣自当遵令!” 熊横深感意外。 在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时,没想到匡章却要拒绝,对方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能感觉到的。 他并没有着急询问因由,而是先说道:“寡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以将军为率军主将,负责一切攻秦之事,那全军上下也包括寡人,俱是得听将军调令,这点将军毋庸置疑。”
见楚王如此的郑重,匡章这才说起来:“且问楚王,此战目的只是为了挫败秦军,以昭示我等九国之威,还是彻底将秦国击败?” “寡人所要的自然是将秦国彻底击败。” 匡章点点头:“那外臣再问楚王,欲要彻底击败秦国,当需如何做?” “秦国若是增兵于白起,则干系皆在白起一身,若是秦国白起失利,秦就要面对亡国之危,若是白起大胜,则秦国国力更进一步,击败白起,那便是能击败秦国。” 匡章继续问道:“那楚王以为,秦王为什么要增兵于白起?” 问到这里,熊横忽然明白过来,这匡章到底要说什么了。 “秦王增兵白起,皆是因为秦国巴郡蜀中俱是受到我楚军威胁,还有和河西之地,也有一个魏国虎视眈眈,如此危机之势只有让白起击败我函谷关九国之师,才能够化解,增兵于白起,自然是为了击败我们。” 到了这里,匡章还有一问:“那外臣再问楚王,白起又如何能击败我等?” 熊横不假思索道:“让若是我等主动出击,白起便会利用地理优势,找到机会将我等逐个歼灭。” 对于这一点熊横深信不疑,伊阙之战白起就是这样的手段。 “若是我等坚守不出,那白起要击败我等就需得主动出击,主动出击则会丧失地理优势,并不会比我等占有优势。” 虽说联军分四路,但实则是三路。 两路皆是水军,其余一路有四十余万驻扎于原野之上,不管怎么看白起都不可能突然将其中的一路给吃掉,反而还会被楚军从潼关切断后路,这就是主动出击的劣势。 “外臣还有最后一问,是我等能支持的久,还是秦国能支持的久?” 熊横道:“自然是我等,我等以九国而合七十余万军,倘若函谷关增兵那秦国便是以一国之力而起大军朝百万,国内不堪重负,白起必须在短期内求胜!” 说着说着,熊横忽然意识到白起马上要面临着“长平之战”这个千古之局。 他不想出兵,但秦王会他楚王,或者是秦王换一个英勇的将军来代替他,没办法国内坚持不住了。 所以匡章说得都对,不战就是最好的站。 “将军真高明也!” 熊横由衷感慨道。 匡章则摇摇头:“外臣不敢当,外臣以为白起才是真正的高明,他正在面临必败之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