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八章 赴会(一) (第1/2页)
二月二,龙抬头。 站在战车上的楚王明显的感受到了春回大地。 举目四望,皆是新绿,远处依稀可见大河两岸的树荫里,成为绿油油的一片,在那远处的山坡上,偶尔还能看到一两朵的野花。 又是一年,春季再临,这场战事马上就要持续整整一年了。 几日前,从魏国传来的消息,魏王在河东集结大军八万,即将要渡河进攻秦国河西,河西郡守麾下氏族少的的可怜,根本无力在建造船只,在大河对岸与有备而来的魏军展开大战,他们就只能在魏军可能上岸的地点设下防御城寨后,坚守在少梁邑城。 河西之地,本就人少,少梁邑也实在是称不上一座大城,在这个攻城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缺兵少粮的少梁邑肯定抵御不了半月。 听说此番领军的乃是魏国公子魏华,魏襄王魏嗣之子,按照年纪要比当今魏王都要小一些,对于突然找了这么一个人来领军,熊横是有些想不通的。 不过,以魏王的用人以及魏国丞相的贤明,此人必然是有几分真本事了。 诚然,那些在史书上所记载的,战功赫赫的名将们都有着一流的用兵手段,但那些没有被历史铭记的,没有被史书记载的,也不一定就是无能之辈。 只有乱世才会人才辈出。 从楚国大营到河东的十分近,每日之间都有楚王的使者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关注着那边的动静,要是一旦出兵,必然会被楚王所知晓。 这对于此番大战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当魏国大军踏上河西的舞台,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无力抵抗的秦军就只有节节败退,再加上魏国在此间治理三十年之久,怎么着也是有群众基础的。 等到秦国彻底失去了河西,那就只剩下关中与陇西、还有汉中局部提起能给秦军的将士们提供粮草,熊横倒是很想知道,秦人到底有多少能耐,能养活这么多的大军。 历史记载长平对峙三年,那时候的秦国有蜀中、巴中、汉中、关中、陇西、三川、河西、河东如此多的地方,才能让六十万大军坚持整整三年,现在恐怕是全然不行了。 只要坚持不住,那匡章所说的白起必然会出动出击,就会实现,距离彻底击败秦国可真就不远了。 秦国之后,还有一个齐国,还有一个赵国、燕国、魏国…… 这可是个好时代,齐国的国力就是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鼎盛,燕国赵国也当是如此,秦国正火速发育当中,韩和魏国也不至于落寞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他将一统天下。 胜利在望,眺望着四处的景致,熊横也是一下子心情大好。 此番出行,楚王只率领了五十个精锐剑侍左右相随,剩下的四百五尽是匡章挑选的战车精锐,奔走迅速,战斗力也最好。 这么做也足以看出熊横对匡章的信任,几乎可以说是将自己的安危都交给他了。 “楚王且看,那便是柳树坡!” 熊横看过去,远方果见一高地,高地之上正有稀稀拉拉的二十几株柳树,应验了这柳树坡之名。 “大将军真神异也,既非秦人,也从未到过此地,竟然对此地形如此清楚?” 熊横对着身边匡章竖起了大拇指。 “楚王不知,此乃率军主将之本能,两军交战,最是重于地形,尤其是在如此复杂之处,更需要做到心知肚明,否则一着不慎,便是落败之局。” “此一年中,外臣虽未出兵,但对于此间地形,早已是了解的清清楚楚、透透彻彻,而且据我所知,白起最善长的就是利用地势,不可不察也!” 熊横仔细一想,倒也真是如此。 从伊阙到鄢郢,再到长平,无一不昭示出白起的这一点,匡章对于对手也是十分地熟悉。 “以寡人之见,正当如此也!” 熊横感慨一句,将目光移到了远方的高地之上。 “却也奇怪,以寡人之见,柳树喜水,多是在水边或者是湖边,在此间却是生长在山坡上,山坡如何蓄水呢?” “不知因何,这山坡上有一水池,故此并不缺水,因而这柳树生在这里,也并不奇怪。” 这可是让熊横长地理知识了。 他平生所好除了一统天下之外,还有就是喜欢看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知识,似这样的土坡上能蓄水的,还当真是见得少。 “好地方,此水利我等,在此地面见白起,预示着此战我等九国必能旗开得胜,哈哈!” 楚王放肆地大笑起来。 忽然间,山坡对面起了一阵尘烟,但见那尘烟越来越浓,漫天的黄沙席卷着旌旗在涌动,战马踏过大地的声音,以及战车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必然是秦军到了! “这几日之前,外臣就派遣出了许多斥候出去,监视秦军动向,若有任何不对,皆来禀报,我等一路所来俱是太太平平,料想白起不会失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