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招兵 (第1/2页)
他还去拜访了村里的铁匠,逢此青黄不接的时节,村民的生活本来就苦,两个铁匠也一天到晚没什么事做,听说林东要打造兵器都十分乐意接这个活。 并且还说只要林东愿意管饭,工钱他们可以不要。 唯一让他们担心的是,私自锻造兵器可是违法行为,那可是杀头大罪,两人心中都有些顾虑。 对两人的顾虑林东十分理解,当即将盖着县老爷大印的文书拿了出来。 两人也不识字,又找来一个识字的村民给他们将文书念了一遍才让他们放下心来。 按林东的想法,招募乡兵不宜在本村招募,毕竟本村都沾亲带故的,有些虽然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可辈分却比自己大,这样不利于管理。 此外村里这些人和自己太过熟悉,对训练新兵也很不利,就算要招募也要等以后再说。 在林东的记忆中,明朝军队由于是卫所制,所以时间久了之后,军队中个个都是沾亲带故,这样的军队要是顺风顺水的话打起仗来自然勇猛无比,可一旦遇到难打的硬仗,问题便显露出来。 因为当官的和当兵的都是亲戚关系,这个时候当兵的逃跑,你斩还是不斩? 你斩的话,大家都是亲戚,斩了一个所有人都对你有仇。 不斩的话问题就更大了,一个人跑所有人都跟着跑,整个军队也就乱了。 这就是林东不愿招募村里人加入乡勇的根本原因。 当然,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之前和自己一起去后山的那个名叫李达的家伙。 从上次的事情可以看出,李达是个不错的人才,首先这人老实而且胆大,又是猎户出身,身手敏捷力大无比,当初在后山对付山贼时,就是他第一个跳出去刺死了那山贼,是个当兵的料子。 还有一个原因,这个李达是个外来户,在林家村没有什么根底,就算跟着自己也不会在自己面前摆谱。 当林东来到李家时,李达正在院子里面扫地,听说林东想要训练乡兵,便直接扔掉扫帚跟着林东离开了家门。 按照李达的话说,家里早就穷的叮当响,根本没有余财,已经揭不开锅,与其留在家里饿死还不如随着林东拼杀一番,就算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对此林东十分满意,军队就需要这种敢打敢拼的人,这样的人有魄力,果然,在后面的日子里,这个李达一路走来勇猛无匹,最终成了林东重要的臂膀。 如今,林东也算有了自己的队伍,虽然只不过两个人,不过他没有泄气,当初刘玄德不也是三个人起家! 自己现在人数虽然少了一点,可也相差不大。 接下来两天,林东两人便开始着手招募新兵事宜。 原本在林东看来招募新兵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毕竟在这个年代,军户是没什么地位的。 可是,当他和李达将征兵的摊子一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因为,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桌子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龙。 林东哪里知道,现在明朝的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加上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多少人已经开始靠着吃糠咽菜艰难度日。 突然听说有人招兵,而且还是招募乡勇,这些人的脑筋立刻活络起来,这不就是给他们这些没饭吃的青壮一个免费吃饭的地方么? 一般来说乡勇是不用参加战斗的,也就是去训练那么一两个月而已。 按之前参加过乡兵训练的人留下的经验,乡兵可是有工资的,虽然不多,聊胜于无,总比在家坐吃山空要强得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参加乡勇就意味着可以天天吃饱饭。 只要有饭吃,做什么不是做,就算上战场又怎么样?战死总比饿死好。 看着人潮汹涌的队伍,林东心中暗自恼恨,要不是手中银两有限养不起这么多人,他真恨不得招个几千人。 可这个想法他根本无法实现,毕竟他手里只有那么点钱,真要招那么多人的话,只怕一天都撑不过去。 因此林东不得不按照原来的计划,按捺住心中的冲动,开始了兵丁招募。 对于招兵林东没什么经验,好在他看过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这本书详细讲述了戚继光招募兵丁的标准。 书中介绍戚继光招兵标准: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但凡皮肤白净、行动伶俐、看见官府之人毫不顾忌者,均不要。 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老油条,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不但自己会开溜,肯定还会拉着其他人一同开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