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章秋收-祭祀 (第2/3页)
-天文等书籍几乎都被搬到了阿兰书院,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鼓等乐器阿兰书院更是一应俱全,曲乐在私塾当中那可是极为罕见的一门课程,阿兰书院能教曲乐那因为有太湖居士这样精通曲乐的先生 阿兰书院是台州北部第一间书院,这头一次开学是件大事阿兰县政商两界对此十分重视,县衙带头为书院开学赞助了200两银子,阿兰商会为书院提供了400百套笔墨纸砚,十副象棋-十副围棋还有若干纸张以作教学之用,而阿兰服装厂为书院的学子们提供了500套灰色得青衿,不少学子们的父母也自发到书院帮忙打扫卫生,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待良时吉日开学授课了 随着开学的日期越来越近,前来书院报名的人也越来越多,开学前一天报名的学子已经有500人了,但阿兰书院现在有的6间教室只能容纳300学生就读,多出来的这200名学生该安排在哪读书成了一个棘手得问题,孩子们满怀期待的前来报名总不能让人家在回去吧,阿兰书院不能让前来报名的学子们失望 现在唯一能解决教室不足的办法,就是把书院右边那排课间活动室改成教室,这样不仅能解决教室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在多收100人就读,于是工匠们连夜把课间活动室里的设施全都换成了桌子板凳,而书院里那间二层阁楼的一楼被改成了课间活动室 第二天吉时一到,随着一阵锣鼓声的响起阿兰书院就正式开学了,前来就读的学子们一个接一个整齐有序得走进书院,等领取完青衿和学习用品教书先生就会给学子们分班,书院结合实际情况将学子们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从来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字的学子,第二类是认识些字但不多也知道一些诗词典故的,第三类则是以前上过私塾有一定底子的 第一类学子分的是入蒙班从基础得笔画-认字教起,一天也不多少教就教10个字,第二类学子分的是蒙童班教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和诗词典故,第三类学子为上蒙班教的是琴-棋-书-画-写诗作词和为人之道,开学第一天主要就是给学子们分班,让学子们认识书院里都有哪些教书先生 一场秋雨一场寒,自从前几天下了一场雨之后,这天是一天比一天冷了,天空中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温确寒意逼人,清晨迷雾散去以后会在杂草上留下一层露水,深秋让原本绿油油的山林变成了金黄色,枝叶随着秋风从树上缓缓飘落,落叶伴随着寒风从身边吹过让人心中略感沧桑-一年又要过去了 然而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粮食的季节,台州北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放眼望去满是令人沉醉的金色,稻田里成片的麦穗正随微风此起彼伏,看着就好像海面上的浪花一层接一层得拍打过来,一串串壮硕的麦穗把稻苗压弯了腰,这幅情景不用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秋收这可是一件大事关乎到北部7万多人的生计,阿兰县民团为了确保各村秋收能够顺利进行,特意给一半的乡勇放了半个月得农忙假,这些乡勇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北部得农户们收割粮食,为了防止贼人为祸剩下的3千乡勇以百人队为单位,驻守在北部田野之间的各个道口 往年这个季节也是海寇劫掠沿海地区的高发期,为此海防营在兰溪村和西兰村沿海一带加强了戒备,田野间的农户们都在紧而有序得忙碌着,要赶在下霜之前把地里的稻谷收完才行,稻谷收割完还得尽快把它晾干要不存放的时候容易捂,这下了霜之后保不齐哪天就要下雪了 粮食只要被雪一盖那就只能自己家留着吃或是喂牲口了,被雪盖过的稻谷打出来得米为暗黄色品相不好还容易捂,这样的粮食比麸糠贵不了几个钱甚至有得时候跟麸糠一个价,谁不想一年辛苦到头多挣几个钱啊 李炀现在虽然腰缠万贯是台州北部屈指可数的富户,但他知道自己手上的每一分钱都不是大风刮来得,这个时节他和大多数的农户一样在自家田地里收割粮食,但李家庄园有3万2千多亩田地光靠三家族人收割还远远不够,得在雇近百名农户帮忙嘎地才能把稻谷收割完 兄弟几个拿着镰刀在田地里收割起了稻谷,但干了没一会儿李炀就感觉自己的腰眼好像肿了还有点涨着疼,他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太久没干活,冷不丁一干累得坚持一会儿就好了,可过了没一会儿他就感觉两个膝盖也开始疼上了,而且属后背疼的最厉害恨不得都喘不上气来 疼的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就站起来直溜直溜腰,啊空气是那么的清新-世间是那么的美好整个人一瞬间就放松了下来,又干了一会儿他已经感觉不到冷反倒是有些热了,咬牙坚持一阵之后腰也不像刚才疼的那么厉害了,等背后一疼他会就站起来歇一会儿在干 等到了中午大伙围成一个圈往地上一坐,你别看午饭只有一些馒头-干粮和几样简单的咸菜,可大伙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在来上一口酒什么乏都解了,吃饱之后往稻谷上一躺伸上一个懒腰别提有多得劲了 李炀把小玄武从怀里拿了出来寻思摆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