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天命楚王,硬刚尚方? (第1/2页)
次日中午,一支运盐船队从长江西来,经汉水口来到武昌城外码头。 由于事先已经打过招呼,此时偌大的码头停止作业,空荡荡的码头迎接着这一支从扬州归来满载而归的盐船。 楚王府左长史沈元祯是成化八年的进士,从踏入仕途那一刻便像是终止了般,却是一直呆在这座王府中。 今年已经将近五旬的他,对前途早已经失去了希望,正带领着王府的属官和太监注视着正在靠岸的盐船。 这一批盐是楚王府的生活保障,更是一船船闪着光芒的黄金。 王府食盐最初出现在太祖前期,只是太祖朱元璋很快意识到为诸王岁供盐有损盐政,故而后期废止“例不给盐”。 宣德年间,韩王奏讨食盐,户部训拟“祖训无给盐之例,果王国不产盐,且听遣人于他处市易”,户部的意见被宣宗采纳。 到了正统年间,周王奏请支盐于附近水路盐场,此次终于得到英宗的允许。 正是开了这个口子,藩王出现大量奏讨食盐的现象。 到了成化十六年,各王府食盐成为了常例,每年给本色食盐三百引,一些人数多的王府趁机讨要一千引。 像英宗为感念襄王在景泰年间为己说情之恩,应襄王所请,赐予其每年三百引,而后又增至一千引。 楚王一脉是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之后,虽然跟大宗血脉离得越来越远,但经过这么多代人的繁衍,人口已经是藩宗数一数二的存在,故而成功讨要了一千引。 足足一千引,每引四百斤,那么便是四十万斤盐,这么多盐根本不是一个小小楚王室能够消化掉的。 其实两代楚王自然知道这一点,但盐毕竟是赏赐而来的,这不要白不要。另外,现在的盐可谓是堪比白银的硬通货,有盐压根不愁换不到银两。 十艘盐船陆续靠近码头,随着一声令下,工人趁着天气尚好,急忙将船上的盐卸到码头旁边的粮仓中。 正当这边挥汗如雨正在卸盐的时候,整个武昌城像是炸锅了般。 “王越那个老匹夫不是去扬州了吗?” “他在武昌城做什么?这不是瞎胡闹吗?” “到……到码头了?这……这是真不给人活路啊!” …… 所有人原本都以为钦差王越已经急匆匆赶往扬州整顿盐政,结果得知王越的钦差仪仗队突然出现在武昌城朝着码头而去,这无亚于一个惊雷突然炸响。 最先得到消息的左布政使李清正跟从诗仙楼买回来的小妾切磋,结果得知王越出现并朝码头而去的消息,吓得整个人都萎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其他衙门,在得知王越玩了这么一手后,大家都是又气又怒,却是恨不得生吃啖了王越。m. 这个官场原本是太平无事,结果新君继续宠信太监则罢,而今还放出了王越这么一头疯狗,搞得他们湖广官场又是风雨欲来。 湖广巡按姜洪和湖广按察使杨继宗得知消息后,却不论他们此刻是多恨王越,于情于理都要前去面见钦差。 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 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 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 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 …… 武昌城地位最崇高的并不是巡抚或左布政使,而是世居于此的楚王,朱元璋的老六儿子朱桢一脉。 现今的第五代楚王朱均鈋是一个十分幸运的楚王,甚至可以说是天选楚王。 天顺六年,第四代楚王朱季埱去世,朱季埱身后只留下一个八个月大的庶子。 英宗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朱季埱的弟弟东安王朱季塛主持楚王丧礼,并要求其用心育护侄子,等侄子成年之后再袭封王爵。 然而天意弄人,东安王朱季塛没多久便去世,而同年那位准楚王亦去世。 第二代楚庄王朱孟烷共四子,长子楚宪王朱季堄、次子楚康王朱季埱、第三子东安恭定王朱季塛、第四子大冶悼僖王朱季堧。 按正常的“兄终弟及”,只是第四子大冶王朱季堧已经去世且无后,故楚王只能是从东安王朱季塛一脉中挑选。 由于东安王朱季塛没有嫡子,故而庶长子朱均鈋自然为楚王,但当时亦面临如何定东安王朱季塛的地位问题。 成化元年四月,朝廷终于是拿出了一套方案,由东安恭定王庶长子朱均鈋进封楚王,庶次子朱均钸袭封东安王。 这便是大明王朝的首次小宗继大宗的特殊情况,只是朝廷并没有逼朱均鈋认朱季堄或朱季埱做爹,同样没有册封东安王朱季塛为楚王,算是比较妥善地解决了楚王继承人的问题。 楚王宫的规模是太祖年间所建,规模自然是远超如今的定制,这里的王宫显得富丽堂皇。 朱均鈋一直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大伯无后,二伯无后,四叔又早早死了,而老爹又没有嫡子,结果楚王位便这般离奇地砸在自己的脑门上。 自成化元年开始,年纪轻轻的他便已经是高高在上的楚王。 朱均鈋跟着诸多亲王一般,每日都在王宫中饮酒行乐,正在欣赏着殿中的歌舞表演,只是想到即便筹足银两买得那位荆楚第一美人,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如今他已经不图谋这个大明江山,现在他能继承楚王位做个快活的王爷,还能得到荆楚第一美人,倒亦是不枉此生。 跟自己的叔伯不同,他朱均鈋要打造一个大大的后宫,绝对不能让自己这一脉绝嗣,从而将这顶好的楚王位让给他人。 “王爷,不好了,不好了!”正是这时,一个太监慌慌张张跑进来道。 朱均鈋看到殿中的歌舞表演被搅乱,脸色顿时不快地道:“李安,你这么慌慌张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