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8章 愤怒的孔夫子 (第1/2页)
大唐:逍遥小地主正文第278章愤怒的孔夫子今日的早朝倒是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无外乎都是一些最近这天下受灾一事。 不过,关于灾民事情,自己也已经安排人手前去处理。 太极殿。 “启奏陛下,这是山东州府传来的消息,请陛下定夺。” 看到信件上的内容,李二的脸色变得很是不美好。 今年这场旱灾,波及的地方之广,受灾的严重,在自己的计划之外。 原本以为,从那一日贤弟说完之后,李二就已经派遣的人手筹备粮食。 应该可以面对旱灾。 只是这旱灾比自己心中所设想的旱灾,来的还是猛烈。 以至于有些事情,要自己猝不及防。 这山东也是人口大省,自己调配的粮食也是最多。 可是没有想到,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粮食不够了。 山东的灾民之多,要很多县城扛不住了。 一方面派人,向上汇报。 另一方面,开始向着周边的各个城池进行支援。 除去山东之外的各个府县,能够帮忙的,也已经开始运输粮食,向着山东赶了过去。 因为粮食缺少,也防止水储量不够,所以当地的官府,思考再三,把朝堂要求的最低的灾民食物标准,又降了好多。 虽然吃不饱,但是勉勉强强倒也可以度日。 当地的官员做了此事,一面是寻求朝堂的帮助,一面也是负荆请罪,希望陛下能治罪。 李二摇了摇头。 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谁知道这该死的旱灾,竟然这么霸道? 反倒是如此忠心耿耿的官员,知道变通。 若是自己不分青红皂白,这样的官员都处罚,这不是在向世人说自己这当皇帝的是个昏君吗? 一封800里加急安排了过去,让所有的地方官员,若是粮食不足,就自行安排。 以最低的标准,先保证众人的基本的生活条件即可。 最后就叫户部官员,要户部的官员,继续往山东增援粮食。 要把百姓救助。 唉。 李二暗自叹息,虽然有很多百姓,就因为旱灾,丧失了生命。 可是,自己难受又能如何? 也只有能督促粮草继续往灾民的地方输送,免得当地的百姓生了乱子。 山东是个人口大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史书上记载,城池里面,人与人之间摩肩擦肿。 让山东周边各州府县,也做好接济百姓的准备。 同时也要求山东本地的官员,不惜一切代价赈济灾民。 “是,陛下。” 话说另一边山东某县城,在灾难兴起之时,他们就已经受到了陛下的安排,开始收纳周边的灾民,赈济百姓。 然而此次大灾,已然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据说有很多地方粮食都不够了,那灾民,也只能继续往外流窜。 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又作为朝堂的官员,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灾民安置好。 开始按照朝堂的命令,给百姓施粥,一日须两顿,而且每次的粥,插入筷子而不倒下。 不然的话,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奈何,灾民太多了,粮食告急。 周边各个县都纷纷告急,不得已只能一封书信向上汇报。 同时,哪怕是冒着杀头大罪,每日的米粥数量减半,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一餐。 可是即便如此,如今这粮食储备也已经要见底儿。 要是后期的粮草再不送来,他们这座城池,可能也守不住了。 “大人,要不我们向城池内那些大的世家,请求他们能够开仓放粮,帮助一下百姓吧?” “没用的,他们那群氏族子弟,根本就不会在乎百姓的死活。 哪怕是所有的百姓都死光了,对于他们来讲,也不过是可有可无。” 说起这些,众人不由得愤怒。 但是人家不借,也没有触犯大唐律令,自己总不能安排官府的人员,闯进他们的府邸,强行要粮吧? 城池外百姓饿的惨不忍睹,而他们城池内的那群大的家族,一日三餐全是精粮。 就连他们家中养的那狗,吃的饭比他这个县令吃的还要好,想起这些,也不由得一阵无奈。 “大人这消息,想必已经传到了长安城。 我们这样违背朝廷的政令,这样赈济灾民陛下会不会怪罪? 这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 说到这,那官员无奈的叹了口气。 若是杀头,也由我一人承担这件事情,不怪你们任何人。 再说了,当今圣上是何许人也? 一个能够在春季就开始让大家伙挖井,夏季自救之人。 我也相信陛下知道我等的苦衷,想必惩罚起来,也会留住自己的一条性命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