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大唐蓝田县学院 (第2/2页)
/br> 这些想法啊,朕也是看到夫子在我那贤弟旁边建设了个书院想到的。 说到底此事还多亏了你们呀,到时候还得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员前去教学。 还得麻烦孔夫子你呀。 孔贤摇了摇头。 “陛下此言差矣,我先辈说过有教无类。 老夫平生最大的愿望,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一生学术传授出去。 如今有了一个学院,我这计划也能够实施了。” “如此,就有劳夫子了。” 孔夫子走后,李二又叫来其他的大臣,把这个事情安排了下去。 关于前去蓝田县修建一事,钱财这方面自己解决。 若是他们缺钱,来自己这边即可,自己将会前去调拨。 如今的自己,啥都缺,唯独不缺钱儿。 想到这,李二忍不住笑开了花。 此次学习实行的是两年免费制,这两年由自己亲自出资,让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进行学习。 参加接下来的两次科举考试。 若是这两次科举考试成功,便给他们安排各自的职位。 要是这两年科举考试全部失败,定然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干脆就回老家种地去吧。 真的希望有朝一日,在整个大唐凡是平民的学子,无论身份都可以入学堂。 奈何,唉。 罢了罢了,那些事情自己现在考虑着实有点伤感,等到科举考试正式结束再说吧。 随着所有人焦急的等待,时间一天天过去。
那边所有的试卷全部被审批完,以优秀,一般,非常差,分成了3,6,9等。 李二亲自查看了一番,这些优秀的试卷,看到上面再作答,确实相当的不错,很是满意的笑了。 在看了这写的一般的,这才华与之相比确实欠妥。 再看到那些最差的,真想骂人,狗屁不通。 若不是这一次科举考试刚进行,自己没法进行人才的初次筛选。 像这种狗屁不通的,绝对不会让他们入朝堂进行科举,真的丢人。 为了此次科举的公平公正,次日早晨,在朝堂上,把之前的卷子全部取了过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张开了试卷进行罗列比对。 由一旁的人员进行登记在册,录入。 一个一个人名全部说了出来,听到那些熟悉的人名,那一旁的氏族子弟微微一笑。 看看,这就是科举考试,虽说并没有通过举荐制度,把人才举荐上来。 但是在科举考试这方面,自己的人,就能把所有人全部碾压。 而那些人是什么样的身份,通过他们的名字,李二也能够知道。 此次科考,共计1000余人,在里面选择出100余人上榜。 这100余人中,每一个人的姓名,籍贯都叫人重新说了一遍。 李二是越听,自己的心越发的惨淡。 100余人,他们氏族子弟占据了80多个,只有20个是平民弟子。 而这20个平民弟子中,又有大半数,是在中原地区。 这些人虽说是平民百姓,但是每一个人因为家境的原因,倒是都经受过良好的教育。 而剩下的那两三个,并没有任何的身份背景,完全是自学成才。 同时,在这100个人中,氏族门阀子弟位列榜首。 那20个人,基本上在这100人中是垫底的存在。 得到这样的结果,李二虽说并不满意,但是自己却无可奈何。 毕竟此次科举一事,从选拔人才,以及到最后科举结束进行审批,严格按照最强的一套流程进行。 根本就没有任何人与之作弊,虽然想要得到的结果,并不是特别满意。 但说到底,自己也安排上来20多人。 若是没有此次的科举制,想必这20多个人,此生都不会有进入朝堂的机会。 而自己确实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这些人便是李二招募出来的基石。 有了他们这些人,他相信等到明年的科举制,还有大量的人才会为自己所用。 “诸位爱卿,若是有人对此次科举结果的判定,有任何异议,可以上前自行翻阅试卷,亲自查看即可。 若是没有任何人有异议,来人传朕的旨意,安排人员统计一番。 把此次科考摘抄的副本一同贴在长安城外,供所有人查看。” “是陛下。” 若是有事儿继续启奏,若是无事退朝。 如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事宜,随着李二身边的贴身内官一声退朝,群臣高呼,恭送陛下。 李二起身离开了朝堂,来到了太极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