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九章 江湖不是打杀,是人情是世故是交易 (第2/4页)
云长!” 说话间,张辽的眼眸中带着光…是勇武的光芒。 在他看来,“山西第一勇烈”这个称号,他一定要亲手从关羽的头上夺过来。 ——『抱歉了,挚友!』 ——『咱们兄弟各为其主,这次就好好的斗上一场吧!』 … … 成都,诸葛府。 油灯已经烧残了,灰白的晨光稍稍透进来,诸葛亮与刘备看过关麟的第二封答卷后。 讨论了整整半夜。 可两人的精神不见丝毫的委顿,依旧跪坐于竹席之侧聚精会神。 诸葛亮第二道考题是,蜀中商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当如何解? 而关麟的答案很简单,只三段。 第一段——“民富国强!” 第二段——“成立商务署,收取商业税。” 第三段——“蜀中商贾可凭自愿加入商务署,同时,凡是加入商务署的商贾,大肆提高其地位,却要服从于商务署的管辖。非商务署中商贾,不得私自经商,发现者严惩不贷。” 这三段其实很简单。 关麟是看到考题后,稍加思索就写出来的。 事实上,在华夏历史进程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情况。 就比如西汉末年时期,各大家族兼并土地,哄抬物价,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 故而众人推举了王莽去挽救危机。 王莽颇为‘任性’的创造了六泉币制,从“小泉直一”到“大泉五十”,共计制作出了六种面额。 而最大的面额“大泉五十”仅仅用了两枚半五铢钱的“含铜量” 简单点说,就意味着每发行一个“大泉五十”,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的财富。 这一举措,使得大家族纷纷收集五铢钱,融化后私自铸造“大泉”,再用大泉购买“五铢钱”无限套娃,引发了巨大的通货膨胀。 这是西汉末年。 东汉末年更夸张。 董卓铸小钱,使得粮价一斛高达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钱…也是有的。 更有甚至,素来以“仁义”标榜的刘备,也在迫于无奈之下,玩出过这么一出。 历史上的刘备,在入蜀后,面对“商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难题。 他采取的手段,也类似于董卓的“铸小钱”。 只是,刘备的名字更文雅一些叫——直百钱。 简单点说,就是铸造一种新的叫做“直百钱”的钱币,平抑物价,一枚相当于过去五铢钱的一百枚,然后强制命令商贾、百姓限期更换新的钱币。 看似,是旧钱换新钱,一枚换一百枚。 可实际上,一枚直百钱中“铜”的含量与一枚五铢钱中“铜”的含量相当。 如此一来,一枚换一百枚,多出来的九十九枚的含铜量,就可以继续铸城新的“直百钱”…刘备这边,国库的钱粮自然也就源源不断。 这就相当于官方层面的欺骗,将百姓的“铜”以“旧”换“新”的方式,骗到了官府的手中。 是捡来的麦子开磨坊,无本万利的买卖。 而蜀中的百姓出于对刘备的信任,起初,大家伙没有想那么多,自发的把五铢钱拿到官府中兑换直百钱,物价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又不傻,他们发现手中的直百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以前可以买一件衣服的钱,现在连一个衣袖都买不起。 每个人的财富都严重缩水了。 大家还发现,他们虽然越来越穷,可刘备府库中的钱却不断地增加,军费亦不断地增加。 到最后,整个益州百姓对刘备的态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是为何,刘备倚靠的从来都是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的支持… 益州本土势力,甚至益州百姓对他的态度…可谓是“一言难尽”! 这些别说支持了刘备,只盼着你刘备行行好,别再进一步的缩减‘直百钱’中的含铜量,进一步的坑我们,压榨我们就好。 不夸张的说,若不是诸葛亮治蜀有一套,再加上《蜀律》的严刑峻法,让百姓蒙受损失,却只能被迫息事宁人。 否则,这套“直百钱”的经济体系下,蜀中早就民怨沸腾、民怨四起,局面铁定控制不住了。 而这也是间接造成了益州本地,无论是氏族还是百姓,与刘备无法达成一条心。 当然… 推行“直百钱”虽然坑人。 但是,刘备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是基于攻下成都前,刘备向众将士的许诺,放任将士们将官府中钱财自行拿去。 不仅如此,根据《三国志·张飞传》的记载,刘备还赐给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每个人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要知道,这个数字极其夸张…差不多抵得上成都一个郡一年的收入了。 而这些钱从哪来? 只能从可怜的益州百姓手里去“骗”了。 这是季汉政权中,蜀中地区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坑!一个巨大的隐患。 而关麟,他这道题答得虽快。 却是联想到了蜀汉政权中这种“不健康”、“畸形”的经济模式。 蜀汉的魅力… 蜀汉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是以人为本。 脱离了百姓的支持,脱离了民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