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二四章 十年尘封,此方为关麟最大底气 (第2/4页)
嘛? … … 江陵城郊,沔水山庄。 秦弩中“蹶张弩”的生产正在按照统一标准的“流水线”式的作业… 关麟提出的,将秦弩制造所需的一百七十多道工序简化成一百道,然后一百人为一个组,建立一条线,然后标准化生产… 这个想法还是保守了。 因为一百七十多道工序中,其实大多数并不繁琐,真正繁琐的也就那三十多道,故而…在黄承彦与刘晔商议过后,最终将这些工序拆解再合并,最终简化成了五十道。 每五十人为一组… 每人的工作量几乎拉平。 至此,整个沔水山庄所有的工房,停止了一切其它器械的制造,全力以赴,优先制造“蹶张弩”… 可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那就是…哪怕按照如今按照这个全新的“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可一个月补齐四万支蹶张弩的难度依旧很大。 很明显,夜以继日,“两班倒”的生产…已经完全不够了。 刘晔与黄承彦正在讨论的便是,能不能适当的给“工人”增加做工的时长… 说起来,一天是十二个时辰,沔水山庄所有的工坊有规定,每天只需要做六个时辰的工,其余时间均用来休息。 六个时辰就相当于后世的十二个小时,似乎…也挺长。 可…古人是最淳朴的,他们没想那么多,只觉得…每天做工六个时辰,就能吃饱饭,就能穿暖衣,就能有地方住,还能攒下钱来,这已经是莫大的“福报”、莫大的“幸运”了! 再加上,最近沔水山庄内部开始建立私塾… 这些“工人”子女均能不花一个大钱就入学读书,这无疑…又是带给这些“工人”们一轮全新的希望。 日子真的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唉…” 倒是此刻的黄承彦长长的吁出口气,感慨道:“这些工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吃苦…” 因为招募的多为“工匠”,所以在关麟提及过一次“工人”这个称呼后,整个沔水山庄大多数的百姓都如此自称。 至少…“工人”这样的称呼可比“苦力”好听多了。 隐隐还多出了一些口号——咱们工人有力量! “唉…”黄承彦话说到一半儿,又轻叹口气,“这些工人能吃苦,却不是咱们加给他们更重负担的理由啊…工房中的做工,负担本就不轻,六个时辰他们多半已经足够疲惫了吧?若是再加几个时辰,他们如何能扛得住?他们又如何能心甘情愿?” 黄承彦与刘晔争执的焦点在于,刘晔提出把每个工人每日做工的时间从六个时辰加到八个时辰。 说起来,这个数字也不是瞎掰出来的,刘晔是经过复杂的计算,算出…只有如此,才能按时交付给关麟足量的“蹶张弩”,否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太紧了。 但…黄承彦不同意,坚持不允许增加这些“工人”的负担。 一时间,两人争执了起来。 “黄老,也就一个月,过去后…咱们可以补偿这些工人哪!也可以在这个月多给他们发放一些钱粮…这些都不是问题。” 刘晔依旧坚持自己的主见。 可黄承彦仿佛是铁了心,他转过身,语气沉重与坚定。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说到这儿,黄承彦扬起手,摆了摆…迅速的往此间工坊的门外行去。 倒是刘晔意味深长的望着黄承彦那拉长的背影。 此时,天已渐昏,本该是交接班的时间,白日里做工了六个时辰的工人该去吃饭,然后休息…今夜要上工六个时辰的工人也是先吃过饭,然后进入工坊,开始了新一轮流水线的作业! 这个时间,几千人都会蜂拥回居住的区域,等待后勤部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他们手里。 故而… 这个时辰也该是工坊一天中最为冷清的时候。 可…莫名的,当黄承彦走出这里时,已经有几十工人就守在门前,像是专程在等着他。 “你们?” 不等黄承彦开口… 已经有工人张口问道:“黄老,自愿加两个时辰做工,是在这里报名吧?” 啊…黄承彦一怔。 又一名工人道:“闲着也是闲着,听说云旗公子急着要这批弩,咱们觉得…能多干会儿就多干会儿…嘿嘿,其实也不费多少力气。” 这时,一个年轻的工人笑着道:“是啊…多干多得嘛!多攒下些钱,俺还盼着能娶一房婆娘呢!到时候,晚上就有人给俺暖被窝了。” 他的声音落下,登时,一干工人均“哈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而听着这些工人的话,黄承彦沉吟了一下,不由得问道:“谁告诉你们,自愿加两个时辰做工的?谁告诉你们来这里报名的?” “咱们工人中都传开了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