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御梦的理论 (第2/3页)
到,他较小的那只眼睛似乎用不合理的角度转了一下,就好像扫视了周围一圈似的;但他较大的那只眼睛明明是盯着前面的。 安家宜本来还想要解释一下,脑子里同时在想:是不是赶紧溜掉才比较不尴尬? “FxxKOFF!”(滚蛋!)这个外国人用食指指着回去的方向。 本来安家宜还很害怕,听到这两个词,突然怒从心起。 我又没有进入你的院子里,更何况你的院子还建在我的学校里,你怎么张口就骂人呢? 无名火气猛地从心里升起,盖过了对他的恐惧。 安家宜不由得对他怒目而视,然后……然后在心中想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场景,最后还是退却了。 安家宜转过身,往回走。走了两步,回过头,那个白人还站在那里,眼神又和他对上了;安家宜毫不退让,瞪着他;他也瞪着安家宜。 然后,安家宜还是往回走了。 安家宜明白,其实自己是理亏的,毕竟偷看人家施工...... 可是施工这种事,有什么不敢见人的?看看又怎么了?也犯不上这么骂我吧?这个老外真是粗鄙又狂妄。 另一方面,那个老外真的是太壮了。安家宜仔细忖度了一下,“黑狗钻裆 猴子摘桃”之类的组合技,恐怕是打不过那个老外的,很有可能在前摇阶段就被这家伙一拳揍倒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是他居然骂我……退一步越想越气,忍一时越想越亏。 安家宜决定,要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个面子给找回来。 安家宜不是一个容易生气的人,但这一次真的是非常不爽。 他不让我看,我偏要看。我倒要看看你们搞什么。 回到宿舍的安家宜,没有跟任何人说起今天被洋鬼子呵斥了的事,毕竟这件事即蹊跷,又丢人。 蹊跷之处在于,安家宜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实现御梦神游的时候就在双层梦境中遭遇过这个洋鬼子了;而且,当时这个洋鬼子很可能已经看到神游中的安家宜,甚至都拔枪了 所以,之后几次遇到他的时候,对上眼神,都觉得怪怪的。 丢人之处在于,闲得没事偷看人家工地施工,也不是很占理的光明正大的行为。 安家宜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御梦之术,穿越到高振幅频率状态,以神游的方式去看清楚他们到底在折腾什么。 从理论上,在刚睡眠的时候神游出体,而不是在梦中清醒过来的话,是有可能以所谓的“灵体”状态进入这个现实世界的。 前些天安家宜就很意外的成功做到了一次。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再次做到,但不妨试一下。 晚上一熄灯,安家宜早早躺到床上,认真地回忆罗伯特·门罗睡眠法和卡洛斯·卡斯塔尼达对于“梦中行者”cao作的讲述。 第一步,是放松。 全身都要放松。 平躺下,借助了从门罗科学院官网上下载的免费的引导音频,是下雨声、白噪音和充满磁性的男性声音混杂在一起的声音做催眠引导。 下雨声对于人脑来说,是非常惬意的,非常有利于放松。 但如果身心二者都放松得太彻底,就会沉沉睡去。 这是阻碍绝大多数尝试出体的挑战者的第一个门槛。 所以,在雨声中才会夹杂着白噪音,时刻提醒听者要警醒。 脑科学家把脑电波分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其中,α波与β波与睡眠神游关系最密切。 大脑处于α波段时,人实际上是处于“思维放松,但意识仍清醒的阶段”,就好比开汽车,变速档挂在空档,发动机空转的状态;β波则是完全清醒,思维活跃时的脑电波,这时人的大脑就是挂着变速档,踩着油门,一路向前的状态。 所以,白噪音的作用是与α波相匹配,提醒音频的听众,不要沉沉睡去,而要努力实现一种状态,即rou体极端放松,思维基本停滞,但意识并没有失去对rou体的控制的状态。 催眠引导音会提示你,头放松……肩膀放松……手放松……等等的。这些和一般心理学催眠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在经历了九个关键放松节点之后,催眠提示音会提示你进入“第10焦点”。 第二步,“坐”起来。 前9个焦点都是提示你把放松的焦点放在rou体的具体部位。 而第10焦点会提示你,把思维放在rou体上方很近的地方。 这一点从一开始就与绝大多数的治疗性催眠产生区别。 一般的催眠师,在第10焦点的时候,都会开始针对患者的心理学诊断目标,进行内容化催眠引导。 比如,对于强迫症患者,会用提示音引导患者找寻自己导致强迫症的童年阴影,并有针对的进行思维引导治疗; 对于人格分裂患者,会用提示音与同一rou体内潜在的不同人格进行对话,等等。 但门罗的做法在第10焦点开始,就不再进行内容引导,而是采取类似星体投射的作法,引导你分离心灵智识与rou体感触。 但显然门罗的方法比爬星体梯容易得多。 第10焦点就是要你把注意力放在身前大概半米的地方,然后试着驱使自己“坐起来”。 这并不是说真的rou体坐起来,而是你的“感受”坐起来。我非常不想用“灵魂”这个词,因为很多年后我明白,这并不是“灵魂”; 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灵魂”是一个充满歧义和争议的词汇,即不科学,也不严谨。 想起老子的名言: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当然,老子说的也不是“灵魂”。 灵魂这个词,被随意滥用了很久,指代这个,指代那个;但是说这个词的人,又有多少真的对这个有直观的感受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