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自我的墓园 (第1/3页)
听到霍鹰说乔安娜掌握了新本领,安家宜格外好奇,问他是什么情形。 “安娜通过研究林海棠的笔记,发现贤者之石发挥作用的本质,应该是作为类似逆转质能方程式的催化剂。”霍鹰咬文嚼字地说,“你知道质能方程式吧?” 安家宜吐了吐舌头,摇了摇头,不知道。 “你不是上过高中吗?”霍鹰皱着眉头说,“就是爱因斯坦那个有名的E=mc^2。” “哦,这个我知道,就是不知道它原来还有个名字。高中我学的是文科,物理课都是睡过去的……” “这个方程式解释了很多宇宙间的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核能的原理。”霍鹰解释道,“ 例如,放射性元素可以把质量转化成能量,所以原子弹才有那么大的爆炸威力。” 安家宜点了点头,好像听说过,但糊里糊涂的。 “理论上讲,质能方程式是个等式,这就意味着从右向左看,它是成立的,就是核裂变的原理,物质裂解为能量; 从左向右看,也应该成立,即能量理论上可以凝结为物质。” “这么神奇?”安家宜生出了一点学习科学的兴趣。 “既神奇,也不神奇。宇宙现今存在的一切物质,包括组成你rou体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每一个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都是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被炸出来的。 所以才有那句很浪漫的说法:你的身体和星辰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哦,那如果能将能量凝结为物质,岂不是可以无中生有了?”安家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当然了,就是这么回事。”霍鹰说,“只不过目前人类的科技还没有搞清楚到底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 贤者之石能够发挥类似的催化作用,促使这种情况在比较简单的条件下就能够实现,具体怎么cao作我们尚未搞明白,甚至恐怕林海棠都没有搞明白,但最起码我们知道了这个宝石到底贵重在哪里。它是点石成金的魔石啊!” “哦,这么厉害。”安家宜看了看戴在右手中指的闪电戒指,不知道能不能用这家伙变点什么物质出来? “那我这个戒指,为什么能发射出闪电呢?”安家宜问霍鹰。 “技术细节上,我们不可能那么快就搞清楚。 我猜测你这个戒指可能是吸取能量的桥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提取出能量,然后再以电能的形式发射出去。”霍鹰说,“ 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去了,有意思极了。 所以啊,你别以为我俩每天读书,就是不懂情趣的书呆子。 我和安娜每天都在知识的海洋里探险,每当寻到一个宝物,都特别惊喜和快乐。” 安家宜点了点头,霍鹰的话说服了他。 “那你们具体做出点什么实际的东西没?改进了场导枪?”安家宜又问。 “安娜正在搞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霍鹰一脸神秘地说,“ 她正在尝试用那块红色贤者之石驱动捕捉来的仙女星人的纳米机器人。” 安家宜眼睛一亮,“哦,这真是个好主意,太棒了。我们可以借此综合两个势力的长处,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技术流派。” “安娜和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冷战的双方都与我们有合作,这样我们就能左右横跳,从中渔利。”说出这话倒确实很像霍鹰的风格。 他继续说:“安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成功还很远。 所以她今天提出让拉里·约翰逊出钱建立一个实验室,就是希望有能力调动更大的资源来实现她的想法。” “你们可真是太棒了。和你们一比,我真是没有脑子的傻瓜。”安家宜诚实的感慨到。 安家宜在想,我也应该发挥点什么作用,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能做什么呢?想了又想,能不能利用神游御梦的能力,穿越回100年前做点侦查呢? 安家宜也不知道该怎么cao作。 似乎能预测的未来都得有自己参与,凭空穿越到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确实是非常难的。 果然如乔安娜所说,最难的事情就是定位。 该怎么定位马克·吉布森所在的时间和地点呢? 晚上,完全没有头绪的安家宜,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在梦中清醒过来的时候,正站在一个雾气朦胧的墓园门口。 墓园被白色的薄雾笼罩着,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味,天色变得模糊不清。 天空的颜色似乎被某种奇妙的魔法所抹去,沉浸在无尽的灰蒙之中。 在这个四周环绕着砖墙的墓园里,外围的环境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遮掩,将此地与现世隔离。 墓园中的墓碑都已经苍老,被残酷的时光抹去镌刻在碑体的回忆与情感,只剩下这个光秃秃的某个生命曾经存在过的证明。 这片朦朦胧胧的墓地似乎正处在黑暗与未知的边缘,犹如一个神秘的大门,通向无尽的虚无。 这里是一片与现实世界稍微有些距离的地方,仿佛穿越了一道隐形的门,进入了另一个存在的空间。 在这片墓园的角落,一棵古老的树如同守护神般屹立在那里,低吟着岁月的诗篇。 它的树干上刻着无数名字,也许有爱人吧,也许还有其他的回忆。 它们就这样静静地存在着,等待着被人们铭记。 一袭白衣的小光站在树下,等着安家宜的到来。 “这里是……我的梦里?”安家宜问出了一个非常白痴的问题。 小光微笑地点了点头。 “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地方。”安家宜不禁说到。 “这不奇怪。你的梦境未必都是精确的记忆。但你的梦境无一不是你内心情感的外化。 你还记得你曾经梦到过的海边么?那里也是你内心情感外化的场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