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九章 跨时代兵器 (第1/2页)
ZTZ125H重型主战坦克,可以说是这颗星球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了,任何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都无法与它匹敌。 这款主战坦克搭载了250HB泰山级16缸柴油发动机,总功率相当于恐怖的3000匹马力,理论公路最大时速可达120公里,越野时速也超过100公里。 作为合成旅作战单元,ZTZ125H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标准作战人员为3人,但2人也可完成所有cao作任务; 在这么强悍的动力配备下,整车重量依然控制在55吨,车高甚至压被低到2.25米。 这款坦克的设计采取最先进的模块化思维,整车由17个模块单元组成,生产制造效率比其他国家的坦克高数倍,一次压塑成型的核心框架结构也远比其他坦克更加结实和稳定;维修也更为方便,只需要直接更换模块即可。 基于这种模块化设计,ZTZ125H的整车性能得到极大提升,且不说可以原地掉头和以60度的角度攀上1.8米的高台; 也不必说该车的激光干扰、高密度陶瓷装甲、北斗卫星导航、数字化战场处理系统等等基本配置; 更不用说盘旋和匍匐在整个坦克编队周围的,数十架各种功能的无人机; 就仅凭该款战车的模块化榫卯结构非常结实这一点,就非常出众了。 ZTZ125H可以被直接空投作战,也可以在加装浮板的条件下实现50公里超远距离渡海登陆作战。 而上述这些,都不是这款坦克最厉害的地方。 这款坦克最厉害的地方,是两项黑科技。 陆军也想借着这次演习,好好显摆一下自己多年来辛苦研发的宝贵成果;所以,陆军也把压箱底的宝贝在今天的演习场掏出来了。 第一项黑科技,就是传说中的车载电磁轨道炮。 参加演习的这四辆ZTZ125H,搭载了陆军最新研发成功的实验型“明镝”100毫米口径电磁轨道炮,发射碟片型钨钢合金炮弹。 这门炮在100%充能的情况下,可以射出一枚速度高达8马赫的碟形实心炮弹;即使在机动作战模式下,该炮只需充能10%就可发射出膛速2000米每秒的炮弹。 最恐怖的地方是,由于电磁轨道炮优异的性能,这门炮能够连发!在一分钟之内,标准充能情况下,最高可以连续发射360枚炮弹,也就是每秒6枚! 所以,从理论上讲,这颗星球上没有任何堡垒能挨得住它的火力。 而第二项黑科技,就是给这门电磁轨道炮供能的,磁约束反重力场微型核聚变发电机。 陆军对反重力技术已经研发了数十年,虽然没能实现载具的反重力移动,但通过与科学院核能研究所的合作,已经突破微型核聚变发电机的技术瓶颈。 阻碍微型核聚变发电机全面应用的原因,倒还不是害怕核聚变会推翻现有的经济和产业格局,而是实现反重力的135号元素,产量太少,太过昂贵。 这就导致,每辆满载黑科技的ZTZ125H坦克,理论上的造价超过2亿。 陆军一共只制造了8辆搭载核聚变发电机和电磁轨道炮的ZTZ125H,这次一下子派出4辆,也是下了血本。 陆军的代表是一位大校。 他在看台前的大屏幕里,同时展示出ZTZ125H外观英姿和驾驶舱内部情况。他每介绍到坦克的一项性能时,全场就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赞叹声。 反观吴若峰和乔安娜,他俩并没有说明59有任何改动之处,只是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微笑地看着陆军大校慷慨激昂的演讲。 四辆ZTZ125H携带着数十架无人机,风尘仆仆地抵达演习地点;在行驶的同时,电磁轨道炮开始充能,随时准备打靶。 随着一声令下,嗖嗖地几声,ZTZ125H电磁炮精准击穿5公里外用混凝土搭建的碉堡靶; 紧接着,在无人机辅助定位和数字化战场处理系统的加持下,ZTZ125H又轻松命中3公里外不同方向行驶的无人靶车。 全场掌声雷动,陆军已经彻底抢走了风头。 吴若峰和乔安娜也不禁为这款战车鼓掌。安家宜小声问摩登伽老师:“咱们没问题吧?” 摩登伽老师笑着说:“你知道么?阿兹特克人,把黑曜石的打磨技术,研发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他们的黑曜石箭头,无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