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博弈 (第1/2页)
明朝万历年间,其实也有不少名臣干吏,只是张居正的光芒太过炽烈,以至于其他人都黯淡无光。 王崇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正德十年生人,嘉靖二十年进士。 自小就喜欢谈论兵事,武艺高强,能在战马上左右开弓。嘉靖三十四年,于夏港击溃倭寇,斩获无数,四十三年巡抚宁夏,大败关外敌人,若是有足够的钱粮,以王崇古的能力,平定河套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隆庆初年,总督陕西、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四地军务,隆庆四年,改督山西、宣府、大同三镇军务,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史称“俺答封贡”。 史称:“崇古身历七镇,勋著边陲”。 这是一个猛人,在治兵一事上能力出众,手段强悍。 他和张居正有一定的交情,当年俺答封贡时,张居正就曾下场支持过他。 同时,此人有大志,胸怀沟壑,也是一个清明廉洁,忠君报国之人。 京营颓败日久,其中尽是勋贵的族亲子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 正德年间时,京营就已经不行了,当时的正德皇帝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甚至调边军入卫,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事,随着正德驾崩,此事也逐渐消弭。 对于张居正来说,京营,是必须要治理的,不然,就会重演“庚戌之变”,况且,治理京营,也对张居正有益。 其实,隆庆年间,张居正就趁机安排了王之诰担任京营戎政尚书,督管京营。 但当时与高拱争锋,王之诰被明升暗降成了南京兵部尚书,后来京营戎政尚书空缺下来,直到今天。 现在的王之诰是刑部尚书,让他再提督京营,有些不合适,张居正就想到了这个猛人。 张居正回到了书桌前,再次翻看着自己的奏疏。 这封奏疏送上去,那可就无法挽回了。 蓟镇总兵是他的人,兵部左侍郎是他的人,如今再加上一个京营,大明京师附近的兵力,全都在张居正的掌控之下。 当年权势滔天的严嵩,也没这个能耐。 张居正非常清楚,这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不可能容忍的。 张居正也只能在小万历这里干,因为万历还小,尚未亲政。 ...... 帝国的黎明扫过皇宫,巍峨庄严的宫殿之前,一个小而壮的身影奔跑着。 万历的胳膊和身板比之前壮了不少,原先只能跑半圈,现在却能跑三圈。 以后要面临的敌人将会比现在多出无数倍,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还如何完成改革伟业? 跑完步,万历停在乾清宫前面,做着广播体cao。 田义恭敬的站在万历的身后,什么也不说,就静静的看着。 徐爵在一旁,一脸凝重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万历做完最后一个动作时,田义急忙送来了干净的毛巾。 万历对着田义笑了笑,接过毛巾擦起了脸上的汗水。 看着万历的笑容,田义也咧着嘴笑了。 一旁的徐爵却一脸阴沉。 万历没有在乎徐爵,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锻炼结束,早膳也准备好了。 还是按照万历之前的要求,简简单单的稀饭、馒头和羊rou等。 吃完饭,万历换好衣服,在随从的拱卫下,前往文华殿。 张居正带着一众讲官早已等候多时,一番见礼后,各自坐在了各自的位置上。 万历朝着张居正笑了笑,颔首示意,随后又看向谭纶。 谭纶和徐泽民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整理洪武禁海、永乐下西洋等事,已经好久没有面见过万历了。 明朝没有百度,想要查资料,只能从浩如烟海中的史料中寻找。 洪武、永乐距今足有两百年,加上刘大夏焚毁航海资料,致使史料丢失甚多,使得谭纶和徐泽民的工作极为艰难。 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没有任何怨言,孜孜不倦的搜集整理。 在这期间,他和徐泽民配合甚好,两人也渐渐熟稔。 谭纶看到万历的目光,朝着万历投去了一个坚定的眼神,随后便目不斜视,正襟危坐。 万历环视一周,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让张居正开始讲读。 四书五经,微言大义,可在治国上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讲读完毕,张宏替代冯保,把司礼监的奏疏搬了过来。 前几天,冯保向李太后请假,说自己病了,身体不好,要休养几天,李太后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于是,讲读时,万历就让张宏代替。 万历才不在乎冯保是真病还是假病,他不在更好。 万历翻看着送过来的奏疏,不由皱紧了眉头。 最近这段时间的奏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