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孩,你是男孩 (第4/4页)
前一个锅煮饭,分家之后儿子儿媳自己只火烧饭,同一个屋檐下飘出两缕炊烟。然后田地也要分一分,农具、牛羊都要分,分了之后儿子一家就自己去奔生活了。可是人们搬到城里以后,就爱上了两辈人住在一起纠缠,父母们好似不再那么大方,从前给新家庭分发生产资料,然后各自劳动,现在的父母喜欢做地主,儿子儿媳,特别是儿媳,就是他们的长工,不能多吃饭多说话,要多做事少睡觉。都不知道日子是越过越富有,还是越来越贫穷了。 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视野就只有这么点,看到的都是农村的女孩,了解的也只是农村的妇女。不知道城市里是怎么样,城市里出生的女孩都得到疼爱了吗,她们的出生是父母期盼的吗?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得知孩子性别的父母不会失望,反而是喜极而泣。孩子出生前,父母就将名字起好了一大堆,男孩名女孩名都有,每次逛街时都会添置一点小孩的东西,期待家庭新成员的加入,而不只是等待一个性别。是这样吗,在我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但是道理都懂,这种东西并不是农村特有,有些很有钱的家庭也更喜欢男孩,是真的有家业要继承。不过我还是相信有那样的家庭,女孩子也可以是手心里的宝贝,女孩子们也可以被期待,也会得到夸奖。真的好难过啊,我的父母不喜欢我。
女孩子天生的身体不强壮,力量薄弱,所以我们要有别的能代表能力的东西,比如说勇敢。胆小鬼是不讨人喜欢的,从小我们就不爱和胆小鬼和爱哭鬼玩儿,喜欢打小报告的也不行。在那些父母不允许去的地方,特别叮嘱不能触碰的,一定不能玩的,我们偏不信那个邪。农村女孩就不是娇气那一类,欺负起男孩来也是丝毫不手软,那会我们把这些称为勇敢,被打了不哭,被骂了埋在心里。我们就像山坡上的劲草,专门给牛吃的那种,强韧有傲气,叶片坚硬还会割手,在委屈的童年里野蛮生长。刚学会骑自行车那会儿,摔倒是常事,门口的公路没有铺水泥,路面上的细石子是把膝盖大腿磨破皮的元凶,骑自行车摔倒的话就是左右倒,手臂和腿磕得全是伤疤。但是摔得再严重,我都不会告诉我的父母,比如说有一次我的耳朵直接磕在一块石头上,耳朵里磕出血,想着电视里七窍流血就死掉的剧情,觉得只有耳朵出血,没有什么大事。总之绝不会有摔倒了哭着回家求安慰的情景。我时常思考两个问题,我的父母爱我吗,我爱我的父母吗。在我前十年光景里,他们常常忽视我,那时他们正挣扎在生儿子的宏图大业里。长大后,父母偶尔的一个电话,聊来聊去的那几句嘘寒问暖让我觉得厌烦,我总知道他们开头要说什么,下一句又是什么。也许他们是爱我的,但那点爱不是很多,是后知后觉的,是时常忘记的,是想起来就爱,忘记了就不爱。而我从很小的时候,就不期待他们爱我了。在需要被人抱在怀里呵护时,在独孤长大的过往中,那时我是很渴望有父母爱我,像电视里那样,至少晚饭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从前住在奶奶家时,一日三餐都是父母做好了给我送过来,饭和面交替着送。我记得那会母亲煮的面总是放很多醋,多到碗里的面都变得有点暗青色,我可能是天生的就不喜欢吃醋,那时就觉得放了醋的面真的很恶心,但是又不得不吃,这会儿热的不吃,一会没有吃的,就吃凉了的面。长大后我尽可能的让自己过得随心所欲,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可能是小时候过得太憋屈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忍受,所以我很懂得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因为无力去改变,就只能接受,比如放了很多醋的面条,明明是我最讨厌的口味,但还是要吃下去,还要全部吃完,这样才不会挨饿。后来回到父母家住之后,稍有不顺我意,我就发脾气,家里做了一道我不喜欢吃的菜,我就赌气不吃饭,这样的坏习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小时候是故意的,我对父母对那个家非常不满,所以在很多事上将不满表达出来,不过他们似乎不能明白,总结出来是我的脾气古怪。后来我就真的脾气古怪,一直脾气古怪,装着装着就成我性格的一部分了。 小涛,写到这里时,我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回过家了。除了因为客观原因回不去外,能回去的时候我都故意的找借口不回去。长大后我已经懒得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引起他们的注意,以此来博得关心,我已经不需要很多东西了。偶尔思考一些问题时,我先是确定我是个女孩这件事没有错,然后肯定父母想要一个儿子的想法也无可厚非,那谁错了呢。其实思考爱不爱这个问题挺傻的,谁也不是为了爱才活着。父母不是因为爱才生下的我,甚至他们也不是因为爱才结婚,我也不是为了爱父母或者得到父母的爱才努力长大,不被爱的孩子也会长大。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初中的生物书就已经介绍过了,而历史书则负责介绍人类的进化过程,什么BJ人山顶洞人,智慧人类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始人制作石器和劳作工具,开始圈养牲畜,囤积粮食。考古学家从一点点痕迹就能推测出他们的生活方式,进化程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重男轻女这一说呢,母系氏族时,怎么没有史料留下证据说那时的人们讨厌生下男孩。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至今,怎么就有那么多史料可考女性地位低下。都说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女性从古至今都是失败者吗?从男耕女织到男主内女主外,明明都各司其职,现在的人们却总喜欢分出,在家庭分工里面,谁要重要一点。招娣来娣盼娣望娣们,从几千年前到如今的2022年,在网络上看见有的父母给孩子起名,其实起一些所谓烂大街的网红名也挺好的,总比比2022年了,还看见有的女孩一出生就叫招娣强。 我是女孩,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角色,是别人的朋友,是学生,是父母的女儿。在外时,异性朋友也不会因为我是个女孩而轻视,学校里,成绩好的大多是女孩,男同学女同学们也相处得挺好的,我也遇到了很爱我的人,得到关心和呵护。可是在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我是个女孩的这件事,仿佛我犯了天大的错误,再弥补,也弥补不了的错。最亲近的人往往知道怎么去伤害,说什么才会痛,我们明明应该要狠狠地相爱,却用了二十多年来用力的伤害。我随性不羁个性独特,我抱有感恩善良之心去对待生活,我脚踏实地有赤子之心,我已经很好了,可我的父母嫌弃我是个女孩。但是没关系,孩子从出生那天和父母的关系就是渐渐远离,从怀里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孩子要去学校学习在家学不到的东西,去结识更多的人,父母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然后会和别人相爱,组成家庭,父母甚至不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所有人都会离去,我们总要学会放下。我是个女孩,我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