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二十五) (第1/1页)
而旧题西汉焦延寿撰《易林》,被清学者认为《易林》一书多引昭、宣后事,疑为东汉后人托名所作。《易林》也是仿今本《周易》的形式。即用今本《周易》里的六十四卦符号,又用《周易》里的六十四名称,又用每一名称演六十四名称,共演出四千零九十六篇内容。每一名称下,附韵文辞句。 传统上也认为《易林》是用来占验吉凶(算卦)的。这焦延寿就是京房学《易》的老师。《汉书·京房传》里说焦:“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侯,各有占验。” 今台湾高怀民的《西汉易学史》里认为:“焦延寿《易林》一书,完全是占验时的断语。焦氏命占时用术的详情不得而知,但从此书中可看出他有一套独特的占法,就是仿八卦变为六十四卦的原理,将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依次与六十四卦相配,称为“之”……总之可得四千九十六变卦。此四千九十六变卦,每卦下系以断语,多数是四言诗句,以示照吉凶祸福。费直称之为‘六十四卦变者占’”。(《两汉易学史》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这其实也是被《易林》的外在形式所误解,而认为是算卦与变卦的说法,而不去领会其内容的实质性。《易林》同样是黑色政治时代里的思想者表露其思想的一种独特方式。《易林》同样不能做为筮卜学去研究,而应做为思想史去研究。研究在那专制王权下,思想家为何用如此独特的方式而装进那些古奥隐喻呢? 我们也引述《易林》一书里一些所谓卦下所附的句子看是何内容: 如“《易林·鼎之节五十》 鼎:积德之君,仁政且温。伊吕股肱,国富民安。 (伊吕:指伊尹、吕望名臣。括号里是笔者注,以下同) 乾:顷筐卷耳,忧不得伤,心思故人,悲慕失母。 (引《诗》之典,怀含失去的母亲。隐喻) 坤:却权贾贷,行禄多悔,利无所得。 (靠借贷做生意,是无利可图的。隐喻) 屯:蹙狂跛衽,辟坐不行,弃损本人,名字无中。 (癫狂披发,辟坐不行动,抛弃本份,那就是叫“无中”。隐喻) 蒙:文王四乳,仁爱笃厚。子畜十男,无有夭折。 (讲历史上君主的仁受,此意明显,那里与算卦能挂上钩呢?) 师:所望在外,鼎令方来。试爵cao罍,炊食待之,不为季忙。 (喻准备工作做好了,就没有了忧虑) 比:陆居少泉,高山无云,车行千里,涂污尔轮,亦为我患。 (讲忧患意识,住陆地上没有泉水,大车行在千里途中坏了车轮) 小畜:东家杀牛,闻臭腥臊。神背不顾,命衰绝周。毫社灾烧,宋人夷诛。 (东家杀牛、毫社灾烧均是引述历史发生的事故,来隐喻。) 履:长子入狱,妇馈母哭。霜降旬日,向晦伏法。 (讲述触犯刑律,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于痛苦) 泰:温山松坡,常茂不落。凤凰以庇,得其欢乐。 (已松柏,凤凰之比喻温和的政治里给自然与人类带来的幸福与欢乐) 否:大屋之下,朝多君子。徳施博育,宋受其福。 (这句话明显的是儒家的仁德施教思想的体现了) 同人:罗张目决,围合耦缺,鱼鸟生脱。 (用罗网张开,目洞有破,鱼鸟生脱隐喻网开一面的施政) 大有:羔裘豹祛,高易我宇,君子维好。 (引《诗》并寄托着君子美好的愿望) 谦:大头明目,载受善福。三雀飞来,与禄相得。 (隐喻与寄托) 豫:销锋铸刃,纵牛牧马。甲兵解散,夫妇相保。 (喻着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 ……” 这就是《易林》里的内容。《易林》是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活常识比喻政治及人世间的道理,明眼一看就知意图,那里是筮卜(算卦)的东西呢?但行文毕竟隐语之多,一些难以领会,但决不可把《易林》理解成筮卜之辞。
《易林》如同《太玄》一书那样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在西汉一遍阴阳灾异象数易学兴盛里,像扬雄作《太玄》与焦氏作《易林》,另辟一条仿《周易》体裁形式而装进去是思想者的思想,而非卜筮之辞。这也是在万马齐喑的政治黑暗时代里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者表现独特思想方式而已。为何要这样呢?因为政治专制,必然导致文化与思想专制,文化专制的后果是国民的巨大灾难,因为文化专制使国民愚昧,国民愚昧在于统治者认为可更好的去统治与奴役。 所以在专制文化的环境里,是不能直陈政治学说上的新观点,新范式,只能以隐喻象征去说事,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故而才有这似神秘的《太玄》与《易林》。但总观《太玄》与《易林》也不是什么哲学上的新突破,只是承继先秦儒家学说而已。 而在东汉后期的魏伯阳却在幽谷深山,僻壤陋室过着隐居生活,却也写出一部叫《周易参同契》的书,却被道教者称为“万古丹经王”。用现在话说就是讲养生和炼气功的书,但又不全是这些内容,也有身在江湖而心系朝廷方面的政治理论。总之是神教、道术、王道政治混合一炉的学说。虽看似个大杂会,但偏重于练丹、修炼、养生上的神秘功法之说,被道教者和想修炼成仙者所吹奉。 虽然魏伯阳用《周易》之名,而非解《周易》之理。而是通过前汉的卦气,阴阳之说而建立起其他的“丹道易”说,是前期“象数易学”上的一种新枝,实与《周易》一书不相干。 总之,两汉的“易学”不同与先秦的“易学”,两汉“易学”偏向了“象数易”,这“象数易”的发展与盛兴来源于《系辞》、《说卦》的理论影响。西汉讲“象数”,实是亦筮亦理的《易经》(今本《周易》加“十翼”)之学,也是宋以降“象数”理论的来源。 汉“象数”易学,实与本源《周易》不相干,是帝制初期把“繇题”《周易》篡改出来的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而产生的“八卦象数”之说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