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四) (第1/1页)

    第三十一篇《咸》,是立论“和谐”,是以“和谐”做为本篇的论点。

    “咸:亨,利贞,取女,吉。咸其拇。咸其腓,凶。居,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贞吉,悔亡。撞撞往来,朋从尔思。咸其脢,无悔。咸其辅、颊、舌。”

    但本篇是通过一对恋人(恋爱过程)交往的肢体上接触的描述,寓意“和谐”的道理。本文是通过象征揭示和谐的道理。而不是讲男女交感,而是通过男女交感事例来比喻掌握建立和谐的道理。《咸》篇整文就是个隐喻。

    第三十二篇《恒》,是对“道德品行要恒久坚守”的立论。文章中的“田无禽”是个比喻。其意是“田猎却没有见到任何飞禽走兽。单凭此句是象征什么就不好理解了,但要给合上下句子之意和本篇的立意来认识就好理解了。这是寓意着若不坚守道德规范,即不恒其德”如同田猎不见飞禽没有任何收获和那种结果。这已是隐喻。

    第三十三篇《遁》,是论述“退隐”的政治谋略。如《遁》的全文:“遁:亨,小利贞。遁尾,厉,勿用攸往。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嘉遁,贞吉。肥遁,无不利。”

    《遁》文中的“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是比喻。这是用“拘捕时用黄牛之皮做成的绳索捆绑,就难以解脱了”来寓意该隐退时而不及早的隐退,就会招至可怕的后果。“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是隐喻。这里的象征或暗示,都用的恰当,在王权体制下君子(贵族统治者)们若贪恋高官显位而不及早退隐,就会身陷牢狱或身首两异的后果。而“畜臣妾,吉”,这个比喻句子,就不好理解了。除这些比喻句子外,《遁》篇其它句子是陈述语,在陈述中,作者贯用对比的手**说事与非。

    第三十四篇《大壮》是论述事物“强盛”的辩证道理。

    《大壮》的全文是:“大壮:利贞。壮于趾,征,凶。有孚,贞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丧羊于易,无悔。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而本篇主要是用比喻说理,其中的“壮大于趾”,“羝羊触藩,羸其角”,“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丧羊于易”,“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都是比喻。这是用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的事例来比喻论证本篇论题(大壮:即强盛)的辩证道理。特别是用形象的公羊角撞击篱笆的现象来喻示“强盛”的辩证关系。让君子明白如何把握壮大强盛局面。这种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的浅显事例,来比喻阐明较为深刻而无法用语言表述道理。

    第三十五篇《晋》,是论述“进取发展”的道理。

    《晋》文是:“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众允,悔亡。晋如鼫鼠,贞厉。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本篇的立论,即题目中的借“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来象征繁延与发展的道理。而文章中的“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晋如鼫鼠”,“晋其角,维用伐邑”则都是比喻。这些比喻都是围绕着命题(“进取,发展”)展开比喻说理。如“晋其角,维用伐邑”,这是借用“攻城伐邑,吹响进攻的号角”的战争场面,来隐喻或象征进取发展的紧迫感。

    第三十六《明夷》,是论述在黑暗的社会里,君子如何保存实力,即化陷为夷的政治策略。

    《明夷》全文:“明夷:利艰贞。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箕子之明夷,利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本篇的题名“明夷”就是隐喻。本篇的写作手法类如“起兴”。“比兴”本是《诗》里的诗歌写作特色,而《周易》之文章同样是用“比兴”手法。我们已说过《周易》里的文章类如《诗》里的“诗歌”,即诗的体载,诗的语言,诗的手法,诗的思维方式。如这《明夷》就像一首诗,只不过是诗化的哲学。本篇写作特色是如诗之“兴”,以受伤的“鸟”来比喻君子受到伤害。又象征世道政治混乱与黑暗,人才不被重视,并受到迫害。文章里的“箕子之明夷,利贞”是用典来阐明论说的道理。而“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也是象征手法,是借光明与黑暗来象征政治上正确到反动。

    第三十七篇《家人》,是论述“家、国”的辩证关系。本文通过对“家庭”的讲述而类比国家治理上的政治道理。《家人》篇里的“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则是形象的比喻。而整篇又是寓意,由“家”到“国”的寓意。本篇又通过对比手**证了“家富”才是“国强”的道理。

    第三十八篇《睽》,是论述“背离”的辩证道理。“睽”(即“违背”或“背离”的一种行为)就是本篇中的命题。

    本篇全文是:“睽:小事吉。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遇主于巷,无咎。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本篇不凡通过生活常见的事例所举来阐述“违背、背离”的利害关系,以此说明小事有所违背,没有害咎;而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违背,若违背就造成严重的后果和灾祸。文章中通过“遇主于巷,无咎”、“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睽孤,遇元夫”,“睽孤,见豖负涂”等生活事例,比喻论证“违背”事理所造成的不同后果,从比喻里让读者明白所讲的事理。

    第三十九篇《蹇》,本篇是论述“艰难困苦的多面性与客观性”。题目里的利“西南,不利东北”是个比喻。这是用方位来比喻事物的相互转换现象。即象征困难局面的一方面离去了,而另一方面的问题又会来到的客观现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