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九) (第3/3页)
成筮书之用,还没有附会上阴阳,五行生克内容。只是八种取象,即天、地、风、火、水、泽、雷、山。并将这八种物象分配到三画一组(即“三联体”符号)的那八个符号(即八个“三联体”符号,后称的“八卦”符号)里。即所谓的“八经卦”,而重叠出六十四别卦的“八卦”筮术。(虽然《左传》里记载的春秋前期筮例并没有出现“卦”还“八卦”说法)若占出某一卦,就看那一卦画符号的内外所属“八卦”里的卦象来比类、联想、附会所要问的吉凶结果来。这第一筮例倒是为一诸侯的儿子算前程,并且一算,算出了八辈子以后的事情。
从这一筮例所出现的内容说法,我们看与《周易》一书有关和无关的都有哪些:有关联的内容,其一,“六十四画符号”(即后来演变所称为的“六十四卦符号”)《周易》一书里确实有,但已知不是《周易》里始创。《周易》一书中所使用“六十四画符号”时,六十四画符号并不是筮术上的专用符号。其二,筮出的〝《观》之“否”〞这种称法里的这两个名称,本是《周易》一书两篇文章里的名称(但此处称法,已不是所谓的两卦名称,“否”是所谓《观》里的“繇题”名称,这是“春秋《周易》文本”的结构所称法),而被八卦筮术所借用。其三,筮例中的那句话“观国之光,利于宾于王”,这确实是出自《周易》原创一书,《周易·观》篇文章内容,有此句内容,但不是占辞,而是《观》篇内容里论述政治道理的组成部分。这三项内容算是与《周易》一书有关联的。 那么我们再看这第一筮例,在解卦时运用的内容与《周易》不相关联的东西。其一,断卦时出现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山”这些内容不是《周易》一书里的《观》之“否”里的内容。其二,断卦时所用的“土”、“风”、“天”、“光”、“山”这些内容是来自于“八卦”取象,“八卦”是从“六十四画符号”与《周易》一书所用的六十四名称中派生出的筮术语,与《周易》一书内容不相干。其三,更主要的是起筮(卦)方法,不与《周易》有关。所以“八卦”筮卜中的起卦与断卦的两个重要环节都是与《周易》不相干的事。所与《周易》相干的,是史巫把《周易》一书变成六繇式的占辞,而用于筮卜了。《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所依据的是“春秋《周易》文本”进行的筮例,已是将原创《周易》篡改成“六繇式”的卜筮之书。 但这一筮例,没有交得周太史起筮过程,即没有交得如何起筮而得出〞‘《观》之“否”〞的。但《左传》里记载了筮出的是〞《观》之“否”〞。而周太史一断就断了个八辈子的事情吉凶来。那么周太史是如何推断的呢?周太史就是用的“八卦”取象(《周易》里并没有这种说法)。 我们已知春秋《周易》文本,不是以“六·九”数字来做《周易》里的每篇题目。春秋《周易》文本,还没有被巫史改造成爻称的结构形式。但春秋《周易》文本,在巫史手里一样可用蓍草起筮,即按照“大衍之数”(《易传·系辞》里起卦说法)起卦法,一样的起出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里的某一“六联体”符号,才能得出所谓某卦里的卜辞,才能断所卜筮事项。 《左传》里的第一筮例,所得出“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繇辞的话。 首先是用蓍草来起筮(后称卦),是在揲蓍过程中要通过“三、六”十八变的复杂过程才能求出一卦。 通过以上对《左传》里的第一筮例分析,已知巫史所用《周易》筮之,是巫史以把《周易》改造成繇式结构形式而进行卜筮之用了。不过是将《周易》里的六十四符号与六十四名称,改造成“八卦”卦学内容。把《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画符号与名称,变成了卦符号与卦名称了,也同时把《周易》里的文章内容改变成了占辞而运用了。所以“八卦”的取象与占筮中的运用结合《周易》里的句子当占辞而‘预知’人事吉凶。这与《周易》原创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子事。从第一筮例中的起卦,解卦,均是“八卦”筮术里的内容,离开了“八卦”筮术的那一套东西,单依《周易》一书是无法完成这种筮卜的。充分说明史巫见《周易》里有一套符号,才把《周易》改造成卜筮之书。 由《左传》一书里记史巫以《周易》筮之例,是把《周易》一书改造的格式更适应算卦,随后又不断地被改造,这应是不争的事实。从繇式《周易》到更被适合算卦的起卦上爻变与变卦筮法的卦爻式《周易》(今本数字爻题《周易》),再到卦爻式《周易》里所谓卦爻辞里曾添进去的卜筮之辞的考古发现的阜阳汉简上的改造版《周易》。 我们传承到今天的《周易》文本,是个被篡改过的算卦格式文本,自然也就贴上卜筮之书的标签,时至今日不被揭去。 由《左传》筮例来看,春秋史巫“以《周易》筮之”的筮法,即春秋筮法是运用传承下来的那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所衍生出了一套不同于以往的巫术新法,即符号筮术方法。 这套筮法是运用六十四个符号,而又在那套符号上衍生出八卦取象,并借用《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文章名称和文辞,把《周易》阉割成“六繇式”的结构形式而用于卜筮之用。自此一部伟大的哲学书,却逐步被被阉割成卜筮(“八卦六爻”算卦术)结构形式而用之。这就是春秋时期为何史巫错把《周易》当成卜筮的历史成因。 由《左传》一书记,虽然《周易》最早是在周王室的史官手里从京城带到地方诸侯那里用于卜筮,但在诸侯国的上层人士眼里并没把《周易》当成卜筮之书看待,而是作为义理书直接引用并阐明事物的道理,这也是个不争的实事。 接下来我们评论《左传》一书里记载春秋时期上层士大夫把《周易》当成义理书运用,直接引用繇题《周易》内容用于说明事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