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易学评论》(三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易学评论》(三十三) (第3/3页)

>
    “《易》曰:‘介如石,不终日,贞吉’。”

    “《易》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民’。”

    《白虎通义》里所引用的被称之谓“《易》曰”里的内容,既有《周易》一书里的句子,而多是《易传》里的“文言”与“系辞”中的句子。东汉是继承西汉后期对《易》的称法,是把《易传》与《周易》合二为一,通称《易》了。也是把《周易》当义理之书引用。

    6·《论衡》

    东汉后期《论衡》一书里的“《易》曰”所引用的句子,多是《易传》里的句子,也有《周易》里的句子,同理已然是称《易》,同理把《易经》看作帝国里的义理之书而引用。

    《论衡·感虚篇》:“《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叙,与鬼神合其吉凶。此言圣人与天地、鬼神同德行也。”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六·龙虚篇》:“故《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六·雷虚篇》:“《易》曰:震惊百里。雷电之地,〔云〕雨晦冥,百里之外无雨之处,宜见天之东西南北也。

    此处引用之文是出自《周易·震》里文辞。

    《卷八·艺增篇》:“《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也。非其无人也,无贤人也。《尚书》曰:“毋旷庶官。”旷,空;庶,众也。毋空众官,置非其人,与空无异,故言空也。”

    此处引用之文是出自《周易·丰》中文句。

    《卷十·刺孟篇》:《易》曰:“利见大人”,“利涉大川”,“《乾》,元享利贞”。《尚书》曰:“黎民亦尚有利哉?”皆安吉之利也。行仁义,得安吉之利。

    此处引用之文均是出自《周易》里文句。

    《卷十四·谴告篇》:“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者也。是故《离》下、《兑》上曰革。革,更也。火金殊气,故能相革。”

    唯此例是引用八卦取象说事。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故太伯曰:天不言,殖其道于贤者之心。夫大人之德,则天德也;贤者之言,则天言也。”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十八·自然篇》:《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此文引自《易传·系辞》里内容。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十八·齐世篇》:“故《易》曰:上古之时,结绳以治,後世易之以书契。先结绳,易化之故;後书契,难治之验也。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至周之时,人民文薄,八卦难复因袭,故文王衍为六十四首,极其变,使民不倦。”

    此文引自《易传·系辞》里内容。

    《卷二十·佚文篇》:孝武之时,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王莽时,使郎吏上奏,刘子骏章尤美。美善不空,才高知深之验也。《易》曰:“圣人之情见於辞。”文辞美恶,足以观才。

    此文引自《易传·系辞》里内容。

    《易》曰:“大人虎变其文炳,君子豹变其文蔚。”又曰:“观乎天文,观乎人文。”此言天人以文为观,大人君子以文为cao也。

    此处上引用之文出自《易传·小象》里释解《革》文辞的句子。

    下处引用之文出自《易传·彖》里释解《贲》文辞的句子。

    《卷二十五·祀义篇》:“《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夫言东邻不若西邻,言东邻牲大福少,西邻祭少福多也。今言鬼不享,何以知其福有多少也?曰:此亦谓修具谨洁与不谨洁也。”

    此处是引用《周易·既济》里的句子。

    《卷二十八·书解篇》:《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

    答曰: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益卦。

    此处引用的“圣人之情见乎辞”,是出自《易传·系辞》里的句子。

    7.《后汉书》

    《后汉书》虽不是汉人所著,但记的是后汉之事。书里所引述的“《易》曰”内容,也多是《易传·系辞》里的内容。说明《易传·系辞》一文的影响力。也说明在《易经》成为五经之首后,《易传》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周易》的内容。

    总之,两汉时期,无论西汉前期,或自西汉中期以后;也无论人们所引用《周易》文辞,或引用《易传》文辞,都把其内容当作义理之书而引用。这是自春秋战国一路走到两汉,直接引用《周易》文辞的传统易学思想意识并没中断。也是自先秦对《周易》一书两种对待的表现,一种当作卜筮之书而用,一种当作义理之书而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