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学》(五) (第2/2页)
体”,而“有孚”则是“用”,即“君子”是治国的主体,而“有孚”则是主体治国所实施的内容。“君子”是通过“有孚”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周易》里的“有孚”(或“孚”),是“君子”以爱治国的政治核心。 我们现把《周易》一书里有关“孚”说列引如下: 1.《需》:“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2.《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3.《比》:“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4.《小畜》:“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5.《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6.《大有》:“厥孚交如威如,吉。” 7.《随》:“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 8.《观》:“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9.《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10.《大壮》:“壮于趾,征凶。有孚,贞吉。” 11.《家人》:“有孚威如,终吉。” 12.《睽》:“睽孤,遇无夫,交孚。厉,无咎。” 13.《解》:“解而拇,朋至斯孚。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14.《损》:“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15.《益》:“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16.《夬》:“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 《萃》:“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昝。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18、《升》:“孚乃利用禴,无咎。” 19、《井》:“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20、《革》“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悔亡,有孚改命,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21、《丰》:“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22、《兑》:“孚于剥,有厉”;“孚兑,吉。”
23、《中孚》:“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有孚挛如,无咎。” 24、《未济》:“君子之光,有孚吉。有孚于钦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25、《姤》:“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豖孚蹢躅。” 26、《晋》:“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周易》一书共有64篇文章,而其中有26篇文章中共有42个“孚”字出现。远比“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之多。这说明《周易》里的“孚”是《周易》作者构建的一个政治理念,即民本理念。《周易》里的“君子”与“有孚”则是一对政治概念。“君子”是安邦治国的主体,而“有孚”则是主体施政的具体内容。 我们通过这26篇42处涉及的“有孚”(《周易》里“有孚”一词出现最多,其次是“孚”,“其孚”,“厥孚”,但均体现的是“有孚”思想)之论。完全表现了作者构建出一种新的政治理念。若坚持“有孚”,其判词都是吉或元吉;若违背了“有孚”则是咎或凶,说明“有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理念。 本篇里的“有孚”应当“爱”来译,即“君子”爱民,才能顺利的完成建功立业,这就是命题。而本篇的内容围绕着命题,阐述在不同的环境条件里去创造和等待建功立业的时机。本篇使用不同的环境状态的比喻,来寓意道理。 “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这是本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其意是“在郊外等待时机,要持之以恒,没有害咎。”“郊”:指广阔天地。郊外是地域广阔,比喻施展干大事的机遇之多。 “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这里的“沙”是比喻,“沙”地相对于“郊外”是差一等的条件。“小有言”:指小有错误。“终吉”:指结果能达到目的。 “需于泥,致寇至”。“泥”更不如“沙”,在泥泞的地上行走就非常艰难。这是用“泥”来比喻环境条件更不好时,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出现。“致寇至”:指招致强盗的到来。 “需于血,出自xue”。本段还是比喻,如同在血光危险之境,应尽快走出险恶环境。 “需于酒食,贞吉。”“酒食”:指上层社会。本段意指在上层社交的酒宴上,寻找建功立业的时机,结果自然是成功的(贞吉)。这是用“酒食”比喻交际结盟。 本篇最后一段“入于xue,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意思是“陷入某种困境,而却没有邀请的客人突然来访,也要恭敬地对待他们,结果是吉利的。”这是寓意着干事业,如何对待人才的态度问题。既要广揽人才,即使没有邀请的客人来到,也要重视他们,有了这种重视人才和以爱为本,其结果就能顺利的实现目标,即“利涉大川”。 《需》文是讲等待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分别讲了在郊外等待,在沙洲中等待,即在等待时机过程中几种环境状态,所论述等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学会应对,等待时机的出现。 由《需》文所启示,在面对困难,保持清醒的理智,镇定的面对问题,才能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有时候需要的更是耐心。等待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策略。在面对困境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如果目的错了,等待就是进步,所以需要等待最好的时机,不可莽动。等待的过程中,一定要静心等待时机,遭遇困境心不乱,学会蛰伏积蓄力量,平心静气的等待往往会另辟蹊径。而且更要用好人才,敬重对待自荐的人才,这都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总之,《需》篇正是围绕着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而学会等待中抓住时机。正因为自然与社会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不是不动。不但要把握环境条件的变化,还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在社会人际关系上创造成功的条件。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