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徐庶徐元直,荆州马政 (第2/3页)
接询问养马人,将如何养马,养马的条件与成本,都是了解清楚了。 马居六畜之首,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或者说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 很多人有误解:马只要喂草不就可以了吗?草不是到处都是吗?养马是很简单的事情。 其实,这大错特错。 马是很精贵的牲畜。 首先,马是食草动物没错,但是马的消化能力很弱,因为马不像牛一样会反刍。 养马想一次喂饱几顿不吃,那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也有类似记载:“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牧制置使言,淳泽并诸处马监,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时,马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而马一瘦弱就干不了活了。 其次,马的胃口很大。 一匹马一年的需求量大概是三千多斤;而牛的饲料就比较宽泛,麦秸、高粱杆、粟杆皆可,一年也就接近三千斤;虽然驴和马一样,也不反刍,但是一头驴一年需求的草两千斤,比马少多了。 再者,马不能光吃草,还得喂粮食,特别是干重活时,战时的战马就更不用说了,几乎“一日三餐”都得喂粮食,甚至普通百姓都吃不上的豆料。 这成本,太高了。 “在三郡之地设马场,或还能成。” 南郡百姓稠密,若是将良田做草场,那不是浪费资源吗? “殿下或可让百姓养马,然后官府高价收购,或许可以降些成本。” 在一边,关银屏亦是点头。 “这个方法好,若是人人养马,日后军中肯定就不缺战马了。” 想得倒挺美。 “此计恐难成。” 李明与关银屏所想,后世的时候,宋朝也干过。 而且宋朝丢失燕云十六州,与刘禅现在一样,都是没有主要的产马地。 《宋史》记载:“元丰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请,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陕西、河东路州县户各计资产市马,坊郭家产及三千缗、乡村五千缗、若坊郭乡村通及三千缗以上者,各养一马,增倍者马亦如之。” 显然,城市户家产要达到三千贯,乡村五千贯,这才养得起马。 这要求显然是比较高的,普通农户根本养不起马。 要想推广出去? 人家还活不活了? 家里养了个大爷,别马没饿死,人先饿死了。 “养马颇为家资,寻常人难以承受,况一匹马,少说要数十亩地的草场供草,寻常人家岂能有之?” 刘禅了解过了,东汉时设的马苑,马监草地四万八千余顷,也只能养五万匹马,一马占地五十亩。 而五十亩地,差不多是一个中上等五口之家的水平了。 因此,民间养马仅限于想象。 “只是...仅凭商队得来百十匹马,等到何时,才能为军中供应良马?” 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 刘禅轻轻一笑,说道:“一年不够两年,两年不够三年,这是百年大计。” 在没得到产马地之前,便只能通过自己的途径养出马来。 要么... 便是北伐,将雍凉之地拿下。 但短时间内,恐怕难成。 打了太多仗了,未有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休养生息,民力根本恢复不过来。 而在这段时间内,刘禅可不想等。 况且... 在荆州养马,若是能杂交出良种出来,未必不如西域宝马。 “个中之事,便交由李君了。” 李明诚惶诚恐,连忙起身对着刘禅行礼,说道:“既然殿下都已经打算好了,那属下也不再多说了,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个月,这百十匹良马马种,必送到荆州来。” “好。” 刘禅轻轻点头。 “那属下告辞了。” 李明离去之后,刘禅对着关银屏说道:“益州郡有不少铜矿、银矿、铁矿,尽快命人前去开采,还有,卷城西侧铁山上,亦有产出铁矿,此事交由董允负责,让他多打造些农具出来。” 荆州百废待兴,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刘禅来做了。 “凤儿知晓了。” 关银屏现在差不多成了他刘禅的小秘了。 俗话说得好。 有事秘书干,没事... 咳咳。 ... 昆阳城中。 城中府衙。 魏王曹cao临时行苑之中。 “咳咳咳。” 曹cao捂着手巾,脸色苍白,眼神无神,全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虚弱的气息。 他的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滴落在手巾上,形成一片淡淡的湿痕。额角的皱纹更加深了,脸上的皮肤苍白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看起来憔悴不堪。 曹cao捂住口腔,伴随着咳嗽声,手巾上染上了鲜红的血迹。每一次咳嗽都让他身体剧烈地颤抖,呼吸变得急促而困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