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指神剑第三章:剑动昆仑 II (第1/2页)
史记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山乃黄河起源,孕育万千生灵,山间谷地牛羊成群,郁郁葱葱。司马迁若再世,也只得提笔再加一句:银装素裹,万仞云霄。
或者正是雪山起伏不定的线条,造就了其连绵不绝的剑意。
其实昆仑与太极剑法,本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天时,风在山间杂草中不停穿梭,谁也不知风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却无止境。这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练功亦是如此。
一个人内力再深,劲力再足,也终有气尽力竭之时。这就像一汪池水,你若不断将水抽出,总会干涸。人不像大海,但应像河流。河水时而奔流,时而缓慢,甚至被淤泥杂草所阻,但河水始终在流,它不会干,也不见底。一个真正的高手往往如此。
这道理浔一自然懂得,他只不过无福消受春天的美景罢了。
凛冬已至,万物荒芜。
浔一无景可赏,只得在诺大的道府内四处转悠。
奇怪的是,浔一竟连一个人影都没瞧见。
他来到平日里昆仑子弟练功的场地,也只剩下些木桩,木剑零星散落在四处。
今天正巧换班,与浔一共事的火工道人均下山寻乐子去了,但也并非什么特殊的日子。
昆仑长老名宿经年云游四海,神龙不见其尾,也就罢了。这些昆仑弟子和其门下一众师兄弟怎的也不见踪影?
龙真人呢?他是否在某处继续谋划着他的“行动”?
转眼间,天色便暗沉了下来。冬日的白天,本就短暂。浔一已将道府转了个七七八八,虽然很大,但除了议事厅,祠庙,几个练功场所,食堂和住宿之外,没什么新奇。
浔一揉了揉肚子,正愁着去哪解决晚饭,忽然听到一阵琴声。
琴声激昂有力,铿锵而悲愤。浔一听得出来,这是《广陵散》。天下稍对乐器有些造诣者,听不出来广陵散的只怕还不多。昔年江湖中最富盛名的剑客浪心与侠女林萍霞本是大家公认的神仙眷侣,天作之合。浪心被仇人追杀,后被吐蕃国君率兵所救。彼时,吐蕃国君乃西域第一剑客,以极高礼遇待浪心。而吐蕃与北方游牧的蒙古族势同水火,浪心为报知遇之恩,乔装化名杀入蒙古大军,取可汗首级后,力战蒙古四大将军而死。林萍霞闻此讯,心若死灰,于夫婿墓前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终弦断,悲恸而亡。
浪心士为知己者死的豪勇,林萍霞殉情的刻骨铭心,一度成为传世佳话,为后人流传。
浔一从小听养母抚琴长大,这首广陵散更是烂熟于心。但他听的如痴醉,只因在这相似的曲调中,多了些离人的哀怨,相思情缠的淡淡忧郁。这使得曲子听起来激昂的不够纯粹,却更动人心。
这想必是女人在弹奏。
女人,才能将这种千思百绪,雨泣云愁的感觉于如此悲壮的琴声中绽放。
浔一忍不住循声而去,穿过重重院落,来到一个大门前。
这是一个很大的宅邸,看上去比道府中的其它建筑都要恢宏些。
大门是虚掩着的,琴声便从门后传出。
浔一将门缓缓推开,陈旧的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
圆月。
月下少女在抚琴。少女身着一条薄如蝉翼的白纱,香肩半露,月色映着那嫩滑如绸缎的肌肤,乌黑的秀发披散下来。
仅是一个背影,浔一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