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 (第3/3页)
在赋书,可考 也。”
“计田中所出,上田壹亩收租谷壹石捌斗,中田壹石伍斗,下田壹石贰斗,或壹石, 官田称是。即田中所入,尝岁输三分之一于官,而下田则岁恒不给,除水旱无论也。 临温、新安与二县接壤,而临温每亩科米陆升,计田壹拾陆亩捌分载粮壹石,视南、 新倍矣。“ 听到方铭一口气了这么多,程德面色一变。 他知道,方铭突然来这么一下子,便是让他知道眼下的一些实情。 在他看来,方铭直接列举数字,摆明了证据。 这明,方铭在户部做主簿是极为合格的。 至少,他做流查,还将这些都记在了脑海里。 要不然,随口念出这么多东西,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他低头沉吟思索一番,然后开口道:“民田一亩科粮按五升五勺定额,这个今后三年内,除了被免赋税三年的地方外,在我泗州军治下其他各地,都按这个标准来。” 方铭闻言,笑着道:“将军心善,百姓必将对将军感恩戴德。” 程德深深地看了一眼方铭,脸上突然多出了笑容,赞道:“方主簿这户部主簿一职,做得尽职尽责,是我泗州军之福。” 方铭却是笑而不语,没有接话,而是怀着谦卑的态度,退回到了队列郑 他该的都已经了,而且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提出来的问题,将军是从百姓角度上着想,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让方铭心中对程德无比敬佩。 一个心中装有百姓的将军,这样的人,若是不能取得这个下,他是不相信的。 当然了,这些他也只能在心中想一想罢了。 他心中还是一直牢记着自己母亲的教诲的。 为人臣子,做好臣子本分。 谨守本心。 剩下还未开口的,便有礼部的宋濂,还有商部的章溢。 至于兵部,那些人并不在这里。 程德有意无意地将目光落在宋濂与章溢身上。 在程德看来,这些人找上自己,都是有事要商议的。 宋濂这时候,从队列中走出,他先是端端正正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回禀将军,属下想要辞去礼部主簿一职。” 程德脸上一滞。 而在场其他人纷纷吃了一惊。 他们想知道,这宋濂宋主簿,怎么好端敦要辞职不干了呢? 这下子,恐怕要惹怒将军了。 众人下意识地将目光隐晦地朝着程德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如他们所料。 将军脸上阴沉如水。 事情显而易见,将军生气了。 生气的将军,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众人感到议事大厅的气压突然变得很低。 一股压抑的气氛,骤然间形成。 众人纷纷低头,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宋濂却是僵在帘场。 他望着程德忽然发怒的神色,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张口了。 程德的目光平静地看向宋濂:“你为何想要辞去礼部主簿一职?是对我不满吗?” 宋濂面色一变。 他急忙解释道:“还请将军明鉴,属下从未对将军有过不满。属下之所以想要辞去礼部主簿一职,是因为属下还在泗州学院教书,在属下看来,这教书比当这礼部主簿要好些。而且,属下一直想着着书,但因为礼部的事情,一直未能有时间。所以......” 程德沉默了,长久的沉默。 而宋濂心中却是一阵不安。 额头冷汗直冒。 在场其他人见势不妙,纷纷低下头,目视地面。 “治下当先其重且急者,而后及其轻且缓者。今泗州军治下各地,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衣食给而民生遂,教化行而习俗美。这教化一事,尤为重要。” “既然宋主簿无意礼部主簿,那今后就好好教书,教化一方百姓。宋主簿在泗州学院即日起升任山长,至于泗州学院院长一职依然由我挂名。此外,泗州军各地百姓,你宋濂也有教化之责。” “对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想了想,依你的才干,若是不去修史,确实可惜了。将军府下设太史令一职,今后便由你宋濂担任,从今往后,你便负责修史吧!就先从秦朝开始。” 宋濂听到程德的这番话,直接怔在帘场。 “将军,这山长一职,能否由他人......” 宋濂到这儿,看到程德不容拒绝的神色,便没有什么。 “将军,这教化一事,宋濂一定会做好的。”对于教化百姓一事,宋濂没有抵触。 “至于担任太史令修史一事,恐怕属下......” 宋濂的话直接被程德打断了,“从卯时到辰时,你就在泗州学院担任山长处理事情和教书,从巳时到午时,便负责教化百姓一事。从未时到亥时,在将军府,都有专门的人伺候你,这期间你都可以用来负责修史,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宋濂苦笑道:“属下......没有异议。” 这......应该是能者多劳吧? 宋濂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但他心中却是暗暗腹诽道:将军可真是会难为我,是不是因为我辞去礼部主簿一职...... 辞去礼部主簿一职,本以为可以轻松不少。 现在倒好,比以前还要忙。 宋濂暗道:失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