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新局 (第1/2页)
确定了大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之后,围绕着这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调整和人事调动也随之而来,郑成功和一众下属整整开了三日的会,才最终确定了大部分议案的基本方向。 事情自然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郑成功开会对下属们做出了指示。而这些下属,同时也是明郑体制里面各部门的最高领导们,自然也需要回去落实,召集手下拟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提交审核,在获得郑成功的肯定之后,才能具体实施。 郑成功毕竟还是明郑军事集团的最高领袖,又凭借着后世的记忆,身体原主的能力,表现出了超乎所有人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 所以,他在会前想要的结果,无论是军队,民政和商业上的调整,还是克复漳南六县之后,明郑内部的整合调整,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实现。 不过,在张名振的坚持下,关于其麾下大军编制调整的问题,还是悬而未决。 郑成功借着联络李定国的名义,洪旭又搬出为全军将士请功讨封的由头,这让负责阻击,但是拦截金砺,杨名高所部溃兵不利的张名振根本无法拒绝张煌言的调动。 毕竟,要是得不到军中诸将的支持,郑成功又搬出了战场之上的事情来问罪,那张名振可就真的孤立无援,任由宰割了! 当然,他也看得出来,郑成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难看,所以除了坚持一定要张名振出任水师前军之后,便转入了大会的另外一个议题,还给了他和手下的人考虑的时间。 毕竟,现在的郑成功要做的,是在身体原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和严密的体制,以确保无论任何人出现意外,这套体制下的人们,都能按照原本的路线,继续“驱除鞑虏,恢复山河”的事业。 而这,就需要郑成功自己率先做出表率,不然就极有可能如同原本历史上一样,只是依靠个人威权,维系着抗清事业! 郑成功是称雄一方的枭雄,郑家的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 当然了,张名振只以为郑成功是爱惜名声,所以才这样优柔寡断。他早就不相信所谓的“友军”了。 不过,除了张名振所部的“前军”,郑成功原本计划中的中军,左军,右军,后军四部,都已经确定了调整的方案,这是郑成功亲自拟定。 在原本的五军体制中,为了限制将领的权利,确保军队的忠诚,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变节将领带着大批军队叛变投清,所谓的“五军”只是虚设。 但如今局势已然发生了改变,郑军将来也不会仅仅局限于金厦二岛和漳南六县,所以虚设的“五军”,必须落实,才能确保军队的调度无碍。 在郑成功的计划中,五军中的“中军”,“左军”,“右军”为陆战部队,其中“中军”由中提督甘辉所领,下设四个满编军镇,分别是原有“亲丁镇”,“戎旗镇”,由郭廷和周全斌统率,以及由铁骑镇和前锋镇整合扩充而来的“骁骑镇”,新组建的“虎卫镇”。 “骁骑镇”顾名思义,自然就是骑兵军镇,郑成功将缴获自金砺所部八旗兵的优良战马全部交给了赫文兴和原铁骑镇总镇刘有才,希望能组建一支可堪一战的强悍骑兵。 “骁骑镇”下设左右两卫,满编为一千二百兵,分别由刘有才和王起俸统率,赫文兴任总镇,统亲兵一百,指挥全军。 而这,也是郑军当前五军中的唯一一支成建制骑兵,其余的优质战马和部分杂马,则分配给了军队的眼睛——“夜不收”和斥候。 至于原本历史上,六年之后才出现的“铁人兵”,也即郑军中的“虎卫镇”,重甲战兵。郑成功依旧力排众议,说服军中诸将,设立了这支在近战中可发挥强悍战力的部队。 郑军在东山大战的胜利其实更多是一种取巧,并非野战实力超过了金砺麾下的八旗兵,郑成功必须要尽快补齐骑兵和战兵装备的短板。否则下一次,就不一定会有“北风”的助力了! 原本,他还想要给“虎卫镇”的将士们配备相应的战马,将他们变成和八旗兵一样的骑马重甲战兵的,如此一来就能弥补重甲战兵机动性不足的问题了 但因为郑军战马匮乏,这五千之数对于郑成功来说根本就是天文数字,这个计划只能暂时往后推迟。 “虎卫镇”同样下设两卫,满编为一千二百兵,分别由陈魁和陈鹏统率,万礼任总镇,统亲兵一百,指挥全军。 和周全斌一样,万礼也是郑成功特意提拔的,不过相较而言,万礼的战功足以支持他“虎卫镇”总镇的位置,周全斌则更多是倚靠郑鸿逵旧将的身份,成为了郑成功为统合军中派系,安抚人心特意树立的典范。 其实不难看出,郑成功把全军的精华都汇聚到了中军,中军四镇,共计一万将士,便是郑军中当之无愧的精锐主力,也将是郑成功刺向满清的一柄尖刀。 “左军”则是前提督黄廷统领,下设三個军镇,分别是陈俸统领的“左冲镇”,廖敬统领的“左先锋镇”,陈埙统领的“宣毅左镇”,每个军镇满编同样为两千五百兵,全军共计七千五百将士。 “右军”则是新晋的右提督王秀奇统领,编制和“左军”一样,柯鹏统领“右冲镇”,余新统领“右先锋镇”,洪承宪统领“宣毅右镇”。 而这些,还有直辖于招讨大将军府,中军内司总制蔡福统领的“銮仪镇”,便是郑成功麾下的真正野战兵马了。 至于即将被派往舟山,崇明等地,被郑成功安排了陈六御协助的张名振所部水师“前军”,以及负责福建,南洋等海域,由隆武时期便已经官至左都督,总兵的老将林察统帅,周鹤芝,周瑞分别统领一军的水师“后军”,则是郑军的海上军事力量。 其实,和大众视角里郑成功海战无敌,陆战拉跨的印象不同,郑军的主力,其实是陆战部队,水师在其中并不占绝大部分,但是相较于清军而言,已经足够强大。 究其根本,是清军的水师太弱,而非郑军的水师已经天下无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