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你们不要圣人的脸,朕还要呢!赐爵文昌侯,建河西 (第1/6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131章你们不要圣人的脸,朕还要呢!赐爵文昌侯,建河西皇帝最狠的,是移民监利裴氏去山东。 用裴家这口刀,对准山东士绅,逼士绅配合,把钱粮交出来。 也用山东士绅,对付裴家。 “带下去吧。” 朱祁钰低头看着空奏章,眉头拧起:“好个山东啊,官匪勾结,士绅抱团,唯独百姓受苦!” “找个匣子来,封好了,原方不动送到林聪手上!” “按照奏章上的名单抓!” “该杀的杀,该罚的罚!” 没错,建设山东,不需要钱吗? 兴修水利,改造黄河不需要钱吗? 若都从内帑出,他朱祁钰又不是财神爷! 山东缺钱,就从山东出,太祖、太宗时,就拿天下士绅当韭菜,随便割,如今朕也拿他们当韭菜,开割。 不同意被割的,就做一颗死韭菜吧。 “把衍圣公请来。” 朱祁钰目光一转:“诸卿,犁清了山东,接下来就是治理山东了,朕给林聪派去了朱英等干将,重点就是治理啊。” “朕想着,治理山东,就要治理黄河。” “宋朝干的破事,朕都不想提了!” “提起来,朕都想把宋朝皇帝的庙给平了!把他们的庙建在黄河口,让他们在天之灵看着黄河!” “朕知道不能移庙,但是诸卿,朕不说出来,心里这口气出不来!” “年年黄河泛滥,把富裕的山东、河南、江淮,冲成了废地烂地,年年死人,土地种不出粮食来!” “朝堂是年年小修小补,年年往里面投入海量的银子!” “结果,年年灾害啊!年年死人!” “朝堂年年镇抚,究竟死了多少人,朕都不敢看数字!不忍心啊。” “所以呀,朕打算根治黄河!” 朱祁钰话没说完,耿九畴立刻道:“陛下爱民之心,微臣等感同身受,只是陛下,根治黄河的话,恐怕耗费甚巨啊。” “需要多少钱啊?” 耿九畴和其他几名重臣对视一眼:“微臣估计,怕是需要数千万两银子。” 嘶! 朝堂上倒吸一口冷气,内帑有了八百万两,皇帝已经为所欲为了。 而数千万两,顶大明多少年财政收入啊。 大家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数千万两,丢进水里,朝堂不受益,受益的不过是贫民百姓,试问那个皇帝愿意做这种蠢事? 朱祁钰也吃了一惊,这么多钱? “陛下,不止花费甚巨,恐怕夫役更甚。” “微臣虽然不懂治水,但也知道。” “修行河堤需要多少人力,恐怕要征召百万劳役,方能兴修黄河。” “而这些人,征召的不是一年半载,而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 耿九畴说的征召,是义务、无偿的。 “陛下,秦始皇强征天下役夫,导致大秦崩塌。” 白圭上前一步:“如今朝堂上,尚在减免夫役,平复百姓心中的愤懑不满,绝不能大肆征召夫役,增加百姓负担。” “可不征召夫役,如何根治黄河?” 耿九畴和他针锋相对:“白尚书,根治黄河,受益的是黄河两岸的百姓,朝堂完全是亏本的。” “哼,征召百万夫役,你就知道其中没有陈胜吴广?” 白圭冷笑:“江山社稷重要,还是百姓疾苦重要?” 士大夫也不装了。 毕竟皇帝喜欢做实事的大臣。 主要在一般问题面前,天下苍生自然是放在第一位的,若是有江山传承问题,朝臣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江山。 毕竟无论皇帝,还是朝臣,都是这江山的受益者,谁都不想砸了锅,吃不到饭。 “同样重要!” 耿九畴躬身道:“陛下,若是雇佣民夫的话,耗费的钱财恐怕要万万两。” 就是亿两。 朱祁钰看向被强诏入京的魏骥。 魏骥在景泰元年就致仕归乡了,如今被皇帝夺情启用,今年八十多岁了。本人更是尴尬,他有个学生,叫陈循…… 没错,就是被干死的陈循。 所以,他被启用的时候,他自己都震呆了。 “启禀陛下,耿尚书计算的差不多,若根治黄河,就要根治上游、改出海口等等,靡费众多。” 魏骥颤颤巍巍道:“若是雇佣民夫的话,恐怕需要亿两银子。” “陛下,这些钱不是一口气拿出来的。” “依照老臣治水的经验,想根治黄河,起码需要二十余年。” “分摊到每年的银子,五百万两银子就够了。” 二十年,每年拿出五百万两银子治水? 大明就一个黄河吗? 长江不泛滥吗?嘉陵江就消停吗? 其他地方就没有灾情了? 那些满口天下苍生的士大夫,此刻全都哑火,不敢说不治黄河,因为和价值观相悖,但是,绝对不同意治理。 朱祁钰也被吓到了,需要二十年啊! 上亿两! 每年拿出来五百万两,不能中断,足足二十年。 万一朝堂上有一个意外呢? “让朕考虑考虑。”朱祁钰打退堂鼓了,凭国内的钱,是不够治理黄河的,得把目光放到国外才行。 朝臣全都愣住了。 头一次见到,皇帝主动打退堂鼓。 魏骥叹了口气,他再次站在朝堂上,唯一的心愿,就是治水,看皇帝的意思,是不想投入了。 “给朕几年时间,给大明几年时间。” “朕一定会根治黄河!” “魏骥,你把你的治水经验,全都写下来,编纂成书,传于后人。” 明显,皇帝自己说的都没有气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