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杀空朝堂! (第2/7页)
先不急,反正要秋天才能京察,诸卿慢慢商量人选,到时候呈上来,朕再定。” “说回土人。” “那些在土司地界的流官,流官不治,便治不了土人!” “做流官的政绩,要比做地方官政绩大,以归化多少土人算政绩。” “可让举人、秀才,去当流官。” “监察司,看紧了,别让那些流官弄虚作假,弄虚作假者,诛族,其九族三代不许科举;包庇者,同罪。” “吏部,列出个条陈来,鼓励内地的举人、秀才,去做流官,去主动归化土人。” “还有,翰林院,把三字经、千字文改编成小人书,用好注音,让土人能看懂,能快速学会汉话。” 朱祁钰略微斟酌:“三字经、千字文有些复杂了,干脆就弄出一百个常用字来,用注音,让土人去学,学会了这一百个字,就算汉人。” 陛下您可真敷衍。 “陛下,这百字未免太容易了吧?”叶盛觉得三岁小儿,都能读出一百个字来。 “一百个字,自然是有易有难,土人学会了这一百个字,就能根据这一百个字,衍生出一千个字来,也就能正常说话了,你说容不容易?” 朱祁钰笑了起来。 他把门槛设在里面,诓骗土人来学。 “所以编这一百个字,是门大学问,翰林院,立刻就开始编纂,越快越好,然后朕刊印成册,分发给云贵两广、河套、辽东、乌斯贜。” 朱祁钰笑道:“就算不能让土人归心,起码让他们学会了汉话。” “朕不管流官用什么办法?” “用绑的、打的、花钱买的,朕都不管,朕就要快速归化土人。” “化土为汉,是景泰朝的国策,贯穿始终。” “做得好,举人也好,秀才也罢,朕都大力提拔;做的不好的,趁早滚蛋,别碍朕的眼。” “内阁,根据朕的意思下圣旨。” 朱祁钰话锋一转:“说到教化万民,大明百姓也得学习啊。” “昨天经厂提督太监来禀报,说邸报已经办成了。” 朱祁钰让冯孝将报纸给诸卿传阅。 所谓报纸,其实是个本小册子,用浆糊粘在一起的。 “朕提笔半晌,竟不知道写什么,第一篇文章,是怀恩誊抄的圣旨。” “朕办这邸报,一是想让天下百姓,及时知道中枢政策。” “二是教化百姓用的,让百姓们养成看报的习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三是朕想让天下万民,领略中枢的风采。” 邸报更像是本宣传册,纸张不大,用的是草纸,用墨也很粗糙,成本很低。 “陛下,这生活邸报,是什么意思?”耿九畴问。 “写些生活常识,比如说如何培育树苗,一道菜的配方等等。” “朕把邸报分为,大明邸报、社会邸报、生活邸报三类。” “大明邸报为官方邸报,记录圣旨、政策、朕及朝臣的语录,由官方刊印,颁发,令地方各级衙门学习。” “社会邸报,则记录各地趣事,社会邸报还可细分,如文学邸报、医学报、诗会邸报等等,囊括万千。” “朕打算把社会邸报、生活邸报,向全民放开,任何人都可办报。” “只要缴税即可。” 这信息量够大的呀。 邸报,不是新鲜事物,但放开给全民,可就是大事了。 胡濙微微皱眉:“陛下,诗会尚且对朝政议论纷纷,若陛下放开邸报,民间舆论可就不可控制了。” “没必要控制,人心难控,不如放开渠道,让他们去说。” “朝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过。” “要设邸报局,对邸报时时监控,若有情节恶劣者,由锦衣卫抓人!” 舆论这东西,引导可以,控制的话早晚引火烧身。 不如隐形控制。 控制报业,引导舆论,就足够了。 没必要字字审核,搞得风声鹤唳,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怕什么人说! “诸卿,尔等也可以开个报社玩玩。” “尔等都是学富五车之士,发几首小诗,写写话本,写写小说,顺便赚点外快。” “邸报乃高雅之物,用得好了,诸卿可就名垂青史了。” 朱祁钰笑道。 还别说,朝臣都心里痒痒。 读了半辈子圣贤书,个个出口成章,写首名垂青史的诗不容易,但写本名垂青史的小说,还不手到擒来? “陛下,这邸报可卖钱吗?”白圭小心翼翼问。 “当然能了,办报总不能亏本吧,不花钱的东西谁会珍惜呢?” “除了大明邸报外,其他邸报都要收钱的。” “怎么卖?收多少钱?朕也摸着石头过河,诸卿自己摸索。” 朱祁钰兴致不高,又说了些地方事情。 便下了朝。 “老太傅留一下,朕有些话说。” 朱祁钰请胡濙去乾清宫。 胡濙却琢磨着办报,回想自己的一生,他年轻时走遍天下,自学医术,又当了半辈子礼部尚书。 要论学识渊博,他自认是不输任何人的。 他在犹豫,该办文学报,还是生活报,他都挺擅长的。 “老太傅在想什么?”朱祁钰陪着胡濙步行。 “回禀陛下,老臣在想办报之事,年纪大了,想的是身后名了。”胡濙照实道。 “老太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倒可以办个杂报。” “何为杂报?”胡濙讶异。 “多开设几个板块,比如文学板块、生活常识板块、游记板块、医术板块,都是您擅长的。” 胡濙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呀。 他认识很多老朋友,都可以拉进来,一起办一份报纸。 之前钻进牛角尖了,想一个人办一份报纸,殊不知人多力量大,报纸才能办得长久。 “谢陛下指点!”胡濙恭恭敬敬行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