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第201章 收回世券,骂死成国太夫人!(七夕快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收回世券,骂死成国太夫人!(七夕快乐!) (第6/7页)

”陈韶不敢隐瞒。

    他如此优秀,全赖母亲调教。

    母亲出自书香门第,但后来家中变故,被卖到了遂安伯府做丫鬟,因长相出众被陈英看中,收入房中。

    朱氏经历实在太多了。

    敏锐察觉到机会。

    她使个眼色,让孩子们都出去,下人也都出去。

    只剩下他们母子。

    “韶儿,为娘问你,你能力如何?”朱氏问。

    陈韶自信满满道:“陛下给孩儿机会,孩儿就能扶摇直上。”

    “那陛下对你如何?”朱氏又问。

    “恩同再造!”陈韶肯定道。

    朱氏却笑了。

    陈韶恍然,以他的能力,拿回世券,轻轻松松,甚至是侯爵、国公的世券!

    何必在乎一时得失呢!

    他赶紧站起来,冲着母亲跪下:“孩儿谢母亲指点。”

    “韶儿,你既是陛下爪牙,就要做爪牙应该做的事情。”

    朱氏道:“你想一想,土木堡已经过去八年了,那是朝堂谁也不愿意提起的痛,陛下为何要提及呢?”

    陈韶满脸懵,摇摇头。

    “你也是为人父母的,难道不知父母之心?”朱氏反问他。

    陈韶有点明白了。

    朱氏干脆点破:“陛下多疑,行事多有深意。”

    “近来宫中喜讯频传,三位嫔妃先后有了身孕。”

    “皇嗣后继有人。”

    “而陛下,乃朝臣迎立,非先帝御诏钦封,再加上漠北王存活于世,皇位不稳。”

    “陛下总担心,皇位易手。”

    “以前陛下的弱点是无子嗣。”

    “现在有了子嗣,又成为陛下的新弱点。”

    “为了弥补这个弱点。”

    “陛下就要重提土木堡,一来,削弱漠北王的威望,让天下人看清漠北王的真面目。”

    “二来,是敲打勋臣,让勋臣知道,该效忠于谁!”

    “所谓收回世券,不过是震慑罢了,日后等改立太子的时候,世券自然会赐下来的。”

    陈韶这才明白深意。

    皇帝这是为皇嗣铺路呢!

    可皇嗣还未诞生,皇帝就已经为其计谋深远了。

    “韶儿,从你孕育在为娘肚子里的那一刻起,为娘就开始为你筹划了。”

    朱氏叹了口气,把儿子扶起来:“做父母的,总要多为孩儿考虑的。”

    “陛下虽是圣人,却仍免不了俗。”

    “人之常情。”

    陈韶泪目。

    他知道,母亲为了他,吃了多少苦。

    “孩儿这就入宫,将世券双手奉上。”陈韶领会母亲深意。

    “我儿果然聪慧。”

    朱氏笑道:“但这还不够,你还要说服襄城伯、修武伯,最好还能说动西宁侯,你们四人一起入宫,交还世券!”

    陈韶面露苦涩,沈淮好说,因为沈淮一直想重获皇帝宠爱,自然舍得世券。

    李瑾也好说,李瑾本事大得很,如今在漠北屡立战功,不在乎伯爵世券。

    难的是西宁侯啊。

    西宁侯宋杰、宋伟兄弟,是他们的举主,算是恩人,如何能听他陈韶的劝呢?

    朱氏却笑了:“韶儿,你能重获世券,凭借陛下对西宁侯一家的宠信,难道就不会重获了?呵呵,下次封赏的世券,估计是国公世券了。”

    “这?”

    陈韶立刻明白了。

    他家能看透的事情,宋家一定能看透。

    “谢母亲指点!”陈韶又跪下磕头。

    朱氏笑道:“你兄长两个女儿已经长成,虽不是国色天香,但也是贤良淑德的。”

    “你是家主,又是亲叔叔,要给她们找个好人家啊。”

    “母亲的意思是?宋家?”陈韶皱眉。

    朱氏立刻摇头:“宋家不行,宋家支脉太多,家族太大,又和皇族牵绊极深,搀和进去有害无利。”

    “那母亲指的是?”

    朱氏瞪了他一眼,这小子一点都不爱动脑子。

    “自然是襄城伯。”

    “陛下多么看重他,你没看出来吗?”

    “这个时机北进漠北,这是送功劳给襄城伯。”

    “等他回来,就要晋侯爵了!”

    “傻儿子!”

    陈韶恍然。

    “可李辅已经定亲了。”

    “你只看着李瑾,没看到李瑾的兄长李琏吗?”

    朱氏教子:“韶儿,李琏是李瑾的兄长,因为容貌丑陋,无法袭爵,先是李珍袭爵,后是李瑾袭爵,都没他的份。”

    “但李琏,却还能在北镇抚司掌邢狱。”

    “足见其人才华。”

    “如今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绝不会因为容貌丑陋,而让大才遗落人间的。”

    陈韶震惊,他和李瑾交好。

    但没想过,李瑾的庶兄李琏是个人才。

    “为娘的已经打听过了。”

    “李琏儿子,李鄌,受其父影响,到现在都没人愿意与其结亲。”

    “而那些想攀附襄城伯府的人,李琏又看不上。”

    “所以呀,咱家的闺女,可以和李琏家定亲。”

    朱氏娓娓道来。

    陈韶颔首:“李鄌,儿子是见过的,长得算是一表人才。”

    “其人虽无其叔父之能,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