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黎鐉京师见闻录,朕就是蔑视安南了!汝能奈朕何? (第3/6页)
黎鐉,已被京师的繁荣迷昏了眼睛,出使大明时,就知道大明之繁华。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在他心里以为的繁华,也比河内繁华一点点而已。 甚至,也许还不如安南旧都顺化呢。 结果,当船支越过武汉时,整个人都懵逼了,天下怎么会有如此雄伟的城池呢。 而武汉还是刚刚建设,是皇帝钦命,在湖北建一座巨城,在原城池上进行大扩建,沟通南北,虎踞荆楚。 越过开封时,开封虽古旧,但旧都的繁华,仍然不是河内、顺化比得了的。 本以为一路的震惊已经足够了。 但进入京师时。 第一反应就是大!大得离谱! 城外还在修缮新城,等新城修完,京师扩大四倍有余,庞大的大明都城。 车水马龙,人流拥挤,根本就别拿什么河内比了,河内最多是顺天府的宛平县。 黎鐉真的是乱花渐入迷人眼。 京师是座不夜城。 皇帝钦命,坊市不设关市时间,夜市要比白天更加繁华。 虽然已经到了寒冬腊月,但寒冷仍然阻挡不住京师人的阔绰,白天泡在会馆里,晚上去夜市把酒言欢。 黎鐉最大的感触:就是人多!人富!人傲! 大明京师的人,好似比整个安南的人都多! 而且个个身着锦袍,眉宇间挂着倨傲,看着他,仿佛在看乡下土包子一样。 他还发现一个奇怪的衣服,是用羊毛做的,短衣坎袖,看着像胡人的衣服,穿在里面,用来保暖的。 但在京师卖得特别好,一衣难求。 虽然达官显贵不太喜欢。 但却是中层百姓的最爱。 有些走夫贩卒,都以穿上毛衣为荣,据说在乡下,一件中等毛衣当聘礼,就能换个媳妇。 黎鐉也买了一件穿,发现扎得慌。 但售价太便宜了。 有人说这是陛下的恩典,让百姓有衣服穿,看得出来,民间百姓是极为崇拜当今皇帝的。 黎鐉在京师逛了几天。 还参加了几场文会。 他也是说汉语的,也自幼读诗书,也能舞文弄墨。 但文会写的诗,好似在诽谤当今圣上! 把他吓尿了,急匆匆告辞,再也不敢参加诗会了。 让他奇怪的是,皇帝胸襟如此广阔? 民间诗篇讽刺他,他真当没发生过? 白天在京师晃悠,晚上下榻四夷馆。 四夷馆是归太常寺管的。 四夷馆最早设立之初,是翻译部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接待外宾下榻的旅店了,太常寺提督馆事。 黎鐉最不满意的就是四夷馆,居住环境太差,四处漏风,每天奉上的饭菜,让人难以下咽。 而四夷馆是归太常寺少卿习嘉言管的。 偏偏这个习嘉言,精通回回文,每日泡在回回馆里,钻研回回文。 上次被皇帝叱骂后,就把心收回来,钻研学问,反而被皇帝经常表彰。 至于黎鐉下榻之事,他根本就不管。 黎鐉派人去找太常寺寺卿,认为大明没有用王子的礼节接待他,这是对安南的蔑视。 安南的使臣据理力争,把蒋守约弄得脑袋疼。 蒋守约在钻研臓文。 他和习嘉言一样,知道自己能力不佳,想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就得有独当一面的技能。 刚巧,他博览群书,颇有语言天赋,就开始研究外文,多有所得,尤其在臓文研究上,无出其右。 “阮先生,这就是大明招待外使的礼节呀,没错的。” 蒋守约抹了把脸。 安南使者阮敏说话嘴巴漏风,喷满脸唾沫星子。 “这怎么能是招待王子的礼节呢?” 阮敏也是大明通,认为蒋守约骗他:“蒋寺卿,我们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待大朝会上,本官可要向皇帝陛下申诉的!” “打住!” 蒋守约被吵的心烦,脸色阴沉下来:“这是陛下年前修订的礼节,以此设为常态,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不好意思说是新订的,就推说订立一年了。 瓦剌、鞑靼使臣也是这个待遇。 “怎么可能?大明圣天子心胸宽广,乃是天降圣人,怎么能降我朝礼节呢?”阮敏当然不信。 “不是降安南的礼节,所有异族王子的礼节,都是这样的。” 蒋守约下了逐客令:“此事你们去和鸿胪寺扯皮吧,本官还有要事,恕不远送。” “你这是什么态度!” 阮敏急了,这分明是推诿,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送礼,遭到了太常寺的报复。 见他还不走,蒋守约冷笑:“来大明使臣中,不泛有瓦剌、鞑靼的使者,他们都被开膛剖腹了,你们尚能在大明境内安坐,就知足吧。” 阮敏没听明白。 什么意思啊? 他跑到了鸿胪寺,找到齐政,要求齐政用王子的礼节接待他们。 “你脑子没病吧?” 齐政脸色不善:“因为这点事,打扰本官办公?你知不知道,耽搁本官多大的事呀!” 阮敏都懵了。 这大明人人都吃了枪药了,说话这么难听呢? 太常寺繁忙,鸿胪寺也繁忙。 大明官场为什么都这么忙呢? “寺卿大人。” “我朝只是希望得到正规的礼节接待。” “而不是向对待猪狗一样,对待我安南国的王子殿下!” “这是对王子殿下的不尊重。” 阮敏据理力争。 齐政的脸色却阴沉下来,放下了卷宗:“本官和你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告诉过你们了,会按照王子的礼节接待。” “给你们安置在四夷馆里,那就是最高的礼节了。” “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