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3章 安南版夺门之变,登基第一剑,血洗朝堂! (第3/7页)
“随朕入殿登基!” 他直接进入朝会的大殿。 坐在龙椅之上。 然后将黎濬的脑袋,放在龙案上,调整个姿势,让黎濬的眼睛,能看到他,他也能看到黎濬的眼睛。 “去东宫,把黎濬的儿子,全都杀死!脑袋拿过来!” 黎宜民最恨的人,不是他的皇帝弟弟。 而是太后阮英! 若非她进谗言,太宗皇帝怎么会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弟弟为太子呢? 今日,本王……朕就要杀光黎濬一脉! 为朕前半生,为朕的母妃报仇! 宫中发生政变。 宫外却一无所知,直到一伙强人,攻打东宫时,宫外才后知后觉。 没有黎宜民亲自领兵,这些黎宜民训练的兵卒,见财起意,全去抢钱了,反而让太子黎鐉逃了出去。 黎鐉不敢去权臣家里避难。 而是跑到了边永身边,寻求大明帮助。 这是极为正确的。 皇宫的门,都能被打开,说明宫中有jianian细,那么权臣就不可信了。 而知道太子跑了的消息,黎宜民大发雷霆。 龙案上,摆着三颗小脑袋,是黎濬的三个儿子,竟让成年的黎鐉逃了一命。 他可不敢去触天朝虎须。 天朝在广西陈兵十万,随时都能攻克安南王都,他刚刚政变,要稳定朝局,绝不能胡乱树敌。 而天朝,更是他要伺候好的对象。 能不能坐稳皇帝位,还得看天朝的脸色。 他不是傻子,夺门的每一步,他都计算好了。 “陛下,黎克昌逃出城了!” “废物,都是废物!” 黎宜民也派人去杀黎克昌了。 太宗皇帝一共有四个儿子,黎宜民,黎濬,黎克昌和黎思诚。 黎思诚年纪幼小,分封在外。 没有威胁。 对他皇位有威胁的,一个是太子黎鐉,一个是有贤王之称的黎克昌。 结果让这两个人都跑了! 而天已经亮了,派人出京去杀也已经来不及了。 他要准备登基,让黎朝百官朝拜,认可他这个新皇帝。 黎朝政事院此刻已经大乱了。 政事院相当于大明的阁部。 因为前些年太后执政,所以权力都在阮氏手里。 黎朝的政治,和大明又不一样,但又很类似。 皇帝权力不大,权力都掌握在权臣手里,权臣又是世家,世家是有封地的,属于半分封半封建社会。 权臣都有封地,杀了一个权臣,也不会抄家灭族,过几年之后,这家人还会诞生新的权臣。 安南国史,皇位总是在这几家里轮流转。 就是这个原因。 有点类似两晋南北朝,但又处处学大明,大明好的地方没学来,坏的全都学来了。 “谅山王夺门自立,朝廷又是一片血雨腥风,不如请黎银回京,主持朝政。”丁列提出建议。 丁列,是黎朝的大功臣,被赐姓黎,被授予穿红绯的特权。 黎银也是可穿红绯衣服的权臣,他是被赐姓为黎。 当年黎银和郑可争权,以郑可获胜而告终,黎银遭到贬谪。 后来郑可被冤杀,黎银也没得到启用。 郑可,在黎朝的地位,相当于大明的徐达,当世的于谦。 他率兵攻占了占城国的王都,藩属占城全是他的功劳,他是黎朝太祖黎利的同乡,跟着太祖建立的黎朝。 最后被太后阮英诛杀。 黎濬得不到禁卫的心,跟冤杀郑可有直接关系,郑可是黎朝的地位比于谦还高。 阮英为了效仿大明,用文官制衡权臣,所以冤杀郑可,导致大失人心。 “不可,既然是血雨腥风了,如何还能火上浇油?”阮炽反对。 阮炽是阮英的族人,可谓是后党。 他都不着急,别人急什么? “走一步看一步吧,新帝登基,大家见机行事便是。” 政事院诸臣彼此防备,总觉得黎宜民是谁放进来的,但又具体不知道是谁。 “诸位,时辰差不多了,该入宫了。” 政事院气氛诡异。 陆陆续续入宫。 而此时,黎鐉正在苦苦哀求边永:“求上国做主!” 若无天朝使者在此,黎鐉早就被杀了。 历史出现了小小的转折。 边永和潘本愚对视:“请王子殿下暂且回避,本官要和同僚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把黎鐉请出去。 边永又急又怒:“安南怎么也有夺门之变呢?” “这安南真是什么都学,倭郡王的夺门之变,他们也去学?” 潘本愚也慌了:“逯副指挥使,你快说句话呀,那谅山王之前是怎么和你联络的?” 逯杲也觉得不可思议。 大明也有夺门之变,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安南的夺门之变,眨眼就成功了。 一百多人,就打进了安南皇城里,杀掉了皇帝满门,哦,太子侥幸存活。 说这里面没鬼谁信呢? 就说大明的紫禁城,若无门达开门,谁能打开落钥后的紫禁城? 安南国也是同理。 其宫城效仿紫禁城而建。 所有规矩,都是和紫禁城一样的,几时落钥,都是一样的。 倭郡王用大炮轰,都轰不开宫门,可见宫门建造之坚固。 偏偏黎宜民带着一百多个人,穿过一道道角门,悄无声息地进了皇帝的寝宫,把皇帝脑袋剁下来。 家人们,敢想吗? 安南也发生了和大明一模一样的夺门之变。 “两位大人,您们想过,夺门背后吗?”逯杲忽然问。 边永和潘本愚都是进士,又宦海沉浮多年,自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