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8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汉!(1.35万) (第1/8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278章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汉!巢县大族,多是军功贵族。 多是洪武朝从军家族,这些年野蛮发展,已经成为本地巨擘。 王诚不像王竑,拿着尚方宝剑,就大杀一通。 皇帝派他来是掌军,而不是和士族撕破脸,将士族赶尽杀绝的。 只是,要求他将流民移入湖南、贵州,这些士族控制流民。 他完成任务便是,没必要节外生枝。 再说了,他是个太监,权势滔天有什么好处?何况他本身已经权势滔天了,还想图什么呢? 根本就没必要为了博取皇帝的信任,就在民间大杀四方,他只要安安稳稳把皇帝交代的任务完成,在南直隶好好享受便好。 而且,他坐镇巢湖,也是在给王竑仗胆。 王竑在和州大杀四方,仗着的就是他王诚的势。 当水匪肃清后,王诚拜访巢县第一家。 姓谢。 这个谢家不简单,伯祖叫谢达,曾祖是谢彦。 谢彦是凤阳人,随太祖皇帝征战,为开国功勋,其长子谢达,做汝阳公主的驸马。 谢氏一族,在将星闪耀的明初并不起眼。 但那些名将都被诛杀了,反而他们这种官职不高不低的,却得以保全,家族也源远流长,成为本地大户。 而他这一支,是从南京迁过来的。 谢达为了博取太祖皇帝欢心,主动将庶脉迁出京师,充塞各地。 闻听宫中大太监造访,谢叔德打开中门,亲自迎接。 王竑在和州大杀四方的消息,还未传到庐州府来,所以他还并不知道王诚目的,还想借机攀附王诚呢。 然而。 刚入正堂,茶还未饮,王诚便笑眯眯问:“咱家欲迁移巢县流民,谢家主可否行个方便?” 谢叔德嘴角一抽。 控制流民的好处很多,比如缴纳税赋的时候,若不想缴纳,就指使流民去抢劫粮车; 或者,家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撺掇流民聚众造反。 当然了,后者容易引火烧身,大族不敢使用。 像巢湖范围内,大概有几万流民,这些流民由各个士族控制,像谢家,手里有个七八千流民。 家族分成两脉,一脉光明正大的生存,一脉则去掌控流民。 流民可当匪、可从商、可从农,凡是见不得光的事,都由流民去做。 反正南直隶粮食多的是,供养几千流民,算不得什么难事,大不了少交一点税赋,再把交上去的税赋抢回来便是。 谢叔德眼神抽搐:“大人,您这话什么意思?朝堂若迁走流民,对吾等家族而言是大好事呀,我们都是举双手赞成的。” “真赞成?” 王诚笑道:“谢家主,咱家可没跟你玩笑!” “当然了……” 王诚打断谢叔德的话:“好,咱家亲自坐镇你家,亲眼看着流民装载上船,倘若流民抵抗官兵,咱家的兵死一个,咱家就从你谢家挑出一个人来,杀掉!” “啊?” 谢叔德惊呼:“大人,那流民似匪似盗,他们杀害官兵,跟我谢家什么关系呀?” “明人不说暗话,伱非要跟咱家兜圈子吗?” 王诚更喜欢在皇宫里伺候皇帝,不愿意下来奔波做事,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又是个太监,没有明天了,他就想好好享受余生。 奈何皇帝有命,他不敢不从。 所以,他不想赶尽杀绝,他想给自己多积阴德,下辈子投个好胎,别当太监。 谢叔德小心地看了眼王诚。 “怎么?还想杀咱家吗?” 王诚讥笑:“听听咱家的称呼,哼,咱家虽是总兵,却是宫里的太监,是伴着皇爷长大的太监,你可知咱家在皇爷心里是什么地位呀?” 噗通! 谢叔德立刻跪在地上:“大人,谢家愿对大人俯首称臣,您是谢家的天,您说什么,谢家便做什么。” 王诚很满意谢叔德的态度:“咱家也不想妄动刀兵,也知道你想要什么?哼,便从你家里挑出个机灵的,跟着咱家吧。” “谢总兵大人再造之恩!” 谢叔德郑重磕头,能跟着王诚,比家业膨胀一倍更加有用。 说着,有下人送入堂中一个锦盒。 谢叔德打开后,双手高捧过头,跪在地上:“求大人笑纳!” 王诚眯了一眼,大概有三十几张银票,约莫三十多万两。 这个谢叔德果然聪明。 权力和钱,他果断选择了权力。 在权力面前,钱有个屁用。 “倒也乖巧,就你跟着咱家吧。”王诚让人收了银票。 王诚求财。 王竑求官。 所以,处事态度截然不同。 而在和州含山。 王竑在和县大杀四方的消息传扬出去,王竑得了个王砍头的名头。 王砍头,王酷吏。 恶名伴随着王竑。 王竑此刻,又在含山大户家里。 含山大户姓张,这家人也和贵族沾着亲。 王竑就两句话:“可有隐户?可愿意释放流民?” 张家人畏惧于王砍头,乖乖承认。 王竑直接令其族拆分,流入广西、贵州、湖南。 王竑做事愈发熟练。 以前讲官员法则,凡事留一线,和现在雷厉风行,想杀便杀比起来,实在是爽。 王竑和州事毕,便南下太平府。 张凤则派人来和州移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