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4章 朝鲜事,风波恶:靖难皇帝,朝世祖李瑈! (第3/6页)
还有一层深意,文官掌军,不会造反呀,南直隶已经有多股大军,已经很危险了,若江西再来武将掌军,皇帝就睡不安稳了。 可是,方瑛却在安南呢,此刻安南是雨季,圣旨根本传不到安南去。 从广西调任三十万兵之事,只能等雨季过去。 大明确实养着两百万军队。 但有一百三十万是广西兵,这些人说是兵,其实就是土人,为了方便移民罢了。 已经移走了六十万,方瑛手里还有七十万人。 真正能上战场的军队,不超过八十万人,数字看似很多,放在整个大明领土,就显得很少了。 尤其是骑兵,才十几万人,远远不够。 胡濙已经在赶往南直隶的路上了,跟随他一起的,还有一个青年人,他情绪十分低落,他是宋伟的儿子,宋咨。 皇帝派宋咨,去抓捕他的亲父,宋伟。 但宋咨是感恩皇帝的,若非看在其父忠心的份上,皇帝肯定一道圣旨,下令诛杀宋伟了。 派他这个亲儿子来,也是安抚宋伟情绪。 在路上,宋咨一言不发,反复复盘南京之战,若换做他,也会如此布置的,父亲为何会败呢? “魁年,汝父的布置没有错。” 胡濙知道宋咨心情低落,闲暇时候,招他过来,安慰道:“错在没看透人心上,输在细节上。” “但宋伟在青浦城大破倭寇,也算是亡羊补牢。” “若他能放下仇恨,整编倭寇,说不定有翻盘的希望。” “魁年,汝父经此一事,若能熬过去,他日必成名将,若熬不过去,怕是要遗臭万年啊。” 宋咨低着头,眼中噙着泪水。 他很清楚父亲的志向,他想为自己挣一份爵位。 奈何却犯了大错。 “名将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练就而成的。“ “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名将之资。” “见到汝父,当告知他,陛下令他从小卒做起,是在熬练他,当耐得住性子,磨练一番便是。” “十年后,他必将成一代名将。” “切勿着急,气坏了身子,保重自身,虚心求教,从低做起,必成大器。” 胡濙是心疼宋伟的。 宋伟此败,败在了政治稚嫩上面,也败在了把战局想当然上面。 他把战局看做一节战术课。 课堂上的战局,都是僵化的,都是固定的。 而真正的战场,则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名将则能根据有利情形,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看看于谦打仗,为什么总打顺风仗,就是因为他能根据战局,放大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这些决定不一定对,但一定有利,有利之处多了,逆风仗就变成了顺风仗,于谦就成了战术大师。 至于政治方面,则一定要把人往最坏的方向想,千万不要低估人心的险恶。 宋咨跪在地上,恭敬磕头:“谢太傅教导之恩!” “你当以此为鉴,在讲武堂内好好学习,切莫纸上谈兵,多去军中历练,他日为汝父洗清耻辱。”胡濙鼓励他几句。 “学生必不负太傅教导之恩!” 知耻后勇! 方能成人杰。 宋咨暗暗发誓。 而在朝鲜,义州。 王越在朝鲜和大明交界线上,设置大批收容所,收容朝鲜百姓,将其移入辽河套上去。 他虽坐镇在义州,但收容所已经深入平壤城外。 朝鲜往来大明的船支,每日有上千艘,每日约有上万百姓,被移入大明。 朝鲜百姓当然愿意去天朝呀,能去天朝过人的日子,谁愿意当狗呀。 朝鲜君主李瑈对此视而不见。 因为他已经南狩,逃到了汉城去了。 在平壤当家做主的,是建州女真李满住。 李满住来平壤九个月了,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大有在此扎根的意思,甚至还编练了一支朝鲜军。 他对王越移民朝鲜百姓视而不见,因为他倒是想有意见,问题是毛忠掏了他的老巢。 建州老巢,被毛忠踏平。 族内的老弱,不知死活。 虽然对李满住来说,女真人天当被地当床,老巢没了就没了,也伤害不到分毫,问题是恶心人啊,老女真都嚷嚷着回家,导致军心不稳。 幸好有朝旗,帮他稳定决心。 所以他就在平壤当缩头乌龟,拿朝鲜撒气。 王越就可劲移民,争取把朝鲜北部移光。 毛忠就在建州女真老巢,可劲拿老弱病残撒气。 朝鲜王李瑈,则在汉城郁闷,不停给皇帝上书,请求天兵救援朝鲜。 皇帝时而回书,说兵就在义州,随时可挥师入朝鲜。 从三月份就这样说,如今都七月份了,还是这般说辞,朝鲜兵根本就不是女真兵的对手,节节败退。 女真兵已经打到汉城了,难道继续南狩? 李瑈却听说朝鲜总兵官王越,却在收容朝鲜百姓,往大明移民,丝毫没有南下的意思,只能把罗绮和程信请来。 罗绮和程信也挺倒霉的。 作为天朝使者,竟然跟着朝鲜君主,满朝鲜逃亡。 “参见王上!” 罗绮侃侃而谈:“我天朝圣上心怀万民,不忍朝鲜百姓被战争摧残,所以暂时移民去辽宁,待战争完毕后,自然准许朝人回朝。” 李瑈可不是一个好糊弄的君王。 他也不是顺利继位的,而是效仿明太宗,靖难得到的天下。 他抢的也是侄子,朝鲜端宗的皇位。 他在景泰四年靖难,夺得朝鲜天下,史称“癸酉靖难”,于景泰七年,被大明皇帝正式册封。 大明两个附属国,朝鲜学太宗皇帝靖难,安南学正统皇帝夺门,还都悄悄的自称小中华。 你们咋不学点好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