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9章 皇帝的深意,军粮调包案! (第6/7页)
成祸害。” “那陶成剑指项督抚,这是要夺权啊。” 可是,王贵没有开口的机会了。 陶鲁南下,此刻正在古州司里,为项文曜出谋划策。 古州司被项文曜荡平,黎平府的大土司,只剩下曹滴洞司和西山阳洞司两个大土司了。 黎平府西面、北面完全荡平。 项文曜已经写了捷报,送入中枢。 却没想到,收到了王贵调包军粮的消息,项文曜整个人都傻了。 陶成这是要夺权啊! 项文曜一眼看到底,王贵贪那点东西,不过小钱而已,陶成却污蔑王贵调包军粮,这是把王贵往死里整。 他对付的不是王贵,而是我呀! 项文曜想到了在他军帐中侃侃而谈的陶鲁,目光一阴:“这对父子,想凭战功,而夺走贵州军权吗?” “他想独吞贵州战功啊,想把本官踢出去。” 项文曜想得更深。 他是于谦的人,陶鲁是方瑛预定的女婿,约等于是方瑛的人。 而皇帝有意扶持方瑛,和于谦打擂台,平衡于谦的势力。 这是不是皇帝的意思呢? 皇帝很喜欢亲自下场拉偏架的,而且皇帝出巡在即,于谦是一定要留在京中的。 京中需要于谦镇抚,同时,京师也是于谦的套子,把于谦死死套在京中。 最近皇帝又启用一批致仕的老臣,虽未登朝堂,却时常入宫,和陛下密谈。 这些人,就是给于谦预备的套子。 那么,从京师看到贵州。 皇帝是不是担心,项文曜在贵州立下大功,而于谦一系,得以势力暴涨。 所以,刚从京师来的陶鲁,点拨其父,借其父之手,削弱项文曜的势力,进而达到夺权的目的。 项文曜把陶鲁招来,试探陶鲁一番。 “自强可有老师?愿否拜入老夫门庭?” 陶鲁对自己有着清晰认知。 皇帝想让他做勋贵,那就要斩断和文官的关系,皇帝才能放心,才会重用他。 他躬身一礼:“谢督抚大人厚爱,学生已经拜临漳侯和沙州伯为师。” “可惜了。” 项文曜开始试探陶鲁,而陶鲁满嘴家国大义,为陛下靖忠而已。 难道我会错意了? 项文曜觉得不是,陶成做得太绝了,调包军粮,一旦被查实,陶成的爵位肯定丢了! 可是,陶成偏偏做了。 不就是皇帝授意的吗? 王贵肯定不能保了,还得想个办法,遂了皇帝的心思。 这封请罪书得好好写,必须把贵州督抚的名头让出来,给皇帝的人建功立业。 他项文曜当初跪舔于谦而上位,但如今皇帝势大,他更愿意倾向于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党,讨得陛下欢心。 另一边,程飞等镇远卫上下,对陶成感激涕零。 陶成将军粮的一部分,分给镇远卫,让镇远卫得到些许补贴,日后等新粮入贵,一定优先补给他们。 而八月末的宫中,十分忙碌,皇帝即将南行,随侍的人员还未完全定下来。 朱祁钰先收到贵州军粮调包案。 “项文曜倒是为老不尊,纳了同年的女儿为妾。” “还次次上书讲述王贵之功。” “朕看他是老眼昏花!” 朱祁钰呵斥:“传旨,清查贵州上下军粮,所有军户的粮饷,分毫不许差!” 朝臣却觉得此案蹊跷。 纷纷想到了于谦。 皇帝要南巡了,最放心不下的两个人,一个是朱祁镇,一个是于谦。 所以,作为于谦的人,项文曜在贵州军政大权,皇帝是担心的,所以需要换掉项文曜。 而项文曜也聪明,看穿皇帝的深意,主动请罪,请辞督抚之位。 “陛下,此时正是战时,贸然清查军粮,会引起地方动荡,不利于地方安稳。” 姚夔建议:“不如等战后,挟大胜之威,清查贵州各府库钱粮。” 朝臣皆认为,不该贸然清查军粮。 其实,这个是幌子。 朱祁钰有点不爽,问他们:“那王贵,该怎么处置啊?” “请陛下按照律法处置!”王复开口。 这算是重罚了。 朱祁钰却道:“那可是便宜他了,查清楚他贪了多少,折算成价,让他在贵州担任役夫,一分一毫地给朕赚回来,让他家世代给朕赚,直到还清为止!” 果然! 皇帝没处死王贵,说明陶成是他授意的。 王贵确实有罪,但天下官员,哪个不贪?就说那陶成,替换出来的军粮,不就进了他的口袋吗? 贪,不是罪。 站错队,才是大罪。 “至于项文曜,作为督抚,到了贵州第一件事,竟是纳妾,就这么瑟急吗?” “他多大岁数了,纳个大闺女,还能行了吗?那大闺女不早晚红杏出墙啊?” “朕看他是老不正经!骄奢yin逸,色不自矜!” “到了贵州,功绩没多少,纳妾第一名,督抚什么贵州,督抚纳妾去吧!” 朱祁钰借题发挥:“好在他算是悬崖勒马。” “知道大义灭亲,心中还有朝廷。” “这样吧,就从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