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1章 我明人岂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第3/6页)
交接完毕。 “县尉大人,那其他的奴隶,什么时候能到位?” “别等了,到不了了。” 县尉苦笑:“我听县里的说,移过来的人太多了,一家能摊一个奴隶就不错了,听说这还耽搁北方治水呢,中枢都闹呢,皇帝爷爷特批,才把奴隶给你们。” 这一听,皇帝不是说话不算话吗?给了奴契,不发奴隶? “那奴契不没用了吗?” “有用,奴契用途大得很。” 县尉告诉他们:“你们都有贩奴证,可以拿着这个证自己去抓奴隶,也可以雇人去抓,抓到了自己用也行,卖回老家也行。” “反正贩奴证和奴契才是最值钱的,你们要保管好,丢了不补的。” 族长听得出来,他话里有话。 赶紧塞个银币给他。 县尉憨厚地笑了:“这地都没荒着,知道啥原因吗?” “我,跟着总督大人打去了老挝,兵临老挝王都。” “老挝王害怕,就派人给咱们种地。” “你们要是精明点,就把这些人变成你们的奴隶,不就来了?” 这一族一听:“那、那会不会引起圣上不满?” 他们是真怕皇帝啊,皇帝是不讲武德的。 “皇帝爷爷?皇帝爷爷对我们可好了,怎么会生气呢?”他一个广西土人,不懂被皇帝支配的恐怖。 说到这里,他又不说话了。 族长又使个银币。 “嘿嘿,我告诉你们,我家里有十二个妾,知道咋来的吗?” 县尉怪笑:“皇帝爷爷说了,这交趾是咱们汉人最大,这天下是咱们汉人的,其他人都是奴隶。” 这一听,好像移民交趾也不错啊。 大明最底层就是佃户了,但佃户和奴隶可不一样,奴隶随便打死,佃户可不行。 “可记好了,不能让这些人得到武器,他们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是能打仗的,一定记好了。” 县尉叮嘱一番,便下值了。 晚上,这一族人坐在一起商量。 所有移民都是以家族的方式移民,家族共有一张纸,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地里有多少人在耕种。 “咱们也没家丁了,怎么把这些人变成佃户呢?” “不是佃户,是奴隶了。先哄住呗,再一点点变成咱们的奴隶。”有人建议。 “听说县尉的兵,可以雇佣,咱们可以雇佣他们呀。” 这回大家都明白了,一人四张奴契,人是这么来的。 先给几个奴隶用着,用这些奴隶,把种地的变成奴隶,不就有势力了吗? 一个县的人口多寡,是按照地来划分的。 皇帝赐了很多土地,但土地都是分散的,有熟地多少,生地多少,森林地多少。 像开发过了的县城,分的地就会少,人口就很多。 像森林多的地方,就是人少地多,但这些土地,需要有人去开垦。 陶县尉掂量着银币回家,想沽酒喝,都喝不到。 交趾人是富,但没有物资呀,物资都得靠内地供应。 而且战争刚刚平定,过来做贸易的商贾并不多。 所以,交趾物资匮乏。 广西兵个个富得流油,但想吃个罐头都吃不到。 当然,他们虽富,但娶的娘们多,生的孩子也多,就像这陶县尉,纳了十二个妾,家中有十五个小崽子。 平均算下来,其实也不富裕。 还得玩命干。 坐在桌子前,看见盘子里的菜,眼珠子都绿了:“怎么又是菜啊?我是兔子呀?天天吃菜吃菜吃菜,老子当兵的时候,都不吃这个!” “官人,买不到rou啊,听说那物资船到了港口,就被一抢而空了,根本就到不了咱们这小地方。” 陶县尉道:“那些该死的商贾,咋不过来做生意呢?老子有多是钱,花不出去啊!” 为了方便接收移民。 朱英下令,在各地建筑港口。 每天都有大批次往返内地和交趾的船支。 大明通往交趾,主要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走陆路,穿行广西,一路南行。 一条是在内地走河,到了广西凤凰府改走海船,走海船沿着交趾停靠,江南移民,就是走这条路的。 另一条路,则是全程走海。 但基本都是走内河,再走一段海,多在鸿基港停靠,然后再改走江船,毕竟大海上有倭寇,风浪又大,出了点事谁也担不起责任。 大明到交趾的航线,非常繁忙,每天都有上万艘船支往来。 但是。 移民速度慢,是慢慢移,带着家产、拖家带口的移民。 这就使得物资船,无法及时运送。 想来交趾做生意的,根本无法走内河行船,因为都被官船拥堵住了,要么走陆地,一点点挑着过来卖;要么全程大海,冒着倭寇的风险过来做生意。 移民船,也不是空船回去的。 他们会装着水果去凤凰府,凤凰府都是罐头厂,制成罐头去北方贩卖。 所以交趾百姓,天天都在赚钱,却花不出去钱。 交趾百姓,绝对是最富的。 “凑合吃吧,到冬天自家鸡鸭就能吃到了。” “等自家鸡鸭养大了能吃了,我把骨头都吃了!” 陶县尉抹着眼泪吃这水泡菜。 交趾上下,都不太能吃得上rou,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