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陈嘉猷回国,灯塔广州,女子当家 (第5/6页)
用呢?”陈嘉猷都不敢碰,担心自己手脏,弄埋汰了,他赔不起。
“大人,您离开大明太久了,大明现在和以前大大不一样了。” 俞经可不敢嘲笑这位。 这位从印度搞回来的好东西很多,他怕是能凭此奇功,直接入阁部担任重臣。 “你跟我说说,大明哪不一样了?”陈嘉猷好奇。 “大人,下官没法说,您还是慢慢看吧,下官若是说呀,一个月都说不完。”俞经仿佛在说,就想看您笑话。 惹得陈嘉猷哈哈大笑。 俞经玩笑后,开始说着大明的变化,一样一样说,陈嘉猷的嘴巴就没合上过,这是我的大明吗? 到了安置的地方,是一座三层小楼。 这是隶属于驿馆的招待所,也叫宾馆,这宾馆是私有的,官方安置在这里,是要付钱的。 主要县和县之间往来,平时不用招待这么多人,也没必要维持这么大的宾馆费用,有一个小招待所就足够应付了。 “这是大明的国都吗?” 印度学者看着装修得金碧辉煌的宾馆,外面有雕塑,有灯光,全都看傻了。 还有人对着小楼叩拜,嘴里喃喃自语,这是神的手笔吗? 俞经有些无语:“这只是我们县城的宾馆而已,你们今晚就住在这里,明天就启程去广州。” “你没骗我?这不是你们的国都?”那学者纠缠不休。 陈嘉猷笑着摆摆手:“骆石永,这怎么可能是大明的国都呢?这只是大明的县城而已,像这样的县城,大明有上万个。” “下官纠正您一下,大明县城一共有17482个。”俞经笑道。 嘶! 所有印度人,全都惊到了,大明这么多这样的县城,真的假的? 更多的是不相信,这样的城市还不是大明的首都? 陈嘉猷失笑,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有奴隶侍奉他们洗漱,印度学者对这些奴隶是认识的,都是印度人嘛,就是语言不通。 没错,印度没有统一的语言。 “陈大使,我们是要大明的首都吗?”骆石永不停问。 “这里距离京师很远很远,我们要先去广州,做好备案,才能进入大明。” 中午的时候,骆石永想去番禺转一转。 印度学者们只是从使团口中知道大明,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使团口中的大明。 “下官这就安排。”俞经道。 俞经是景泰二十年进士,是从吏员一步步升到了县丞,他可没借用祖父的权势,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经过昨天交流,陈嘉猷得知俞经的医术和书法造诣惊人。 两人交流之后,赫然发现,俞经竟精通多国医术,俞经的医术是在太医院学的,当时他在宫中当侍卫,那时候学的。 俞经却说,大明精通医术的官员很多。 番禺只是一个县城,却极为繁华,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把这些印度人都看傻了。 他们心里只生出一个念头,这里一定是大明的都城。 用过午饭后,启程去广州。 抵达广州时,天还没黑,最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座琉璃佛塔,仿照南京大报恩寺,建造的一座佛塔,这里面藏着很多经书。 印度人看傻了,很多佛教僧人,对着佛塔叩拜哭泣。 陈嘉猷也懵了,他离开大明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佛塔呢! “大人,这座佛塔是景泰十九年开始建造的,耗时三年竣工,耗资300万两,主要来自各界的捐赠。” “捐赠?”陈嘉猷没明白。 “陛下严旨,宫廷不许斥资建造庙观等物,但允许来自社会各界捐赠,对此中枢鼓励支持。” “那这塔是捐赠?这么有钱?”陈嘉猷没明白,花这么多钱建个塔,事后不会被清算? 俞经笑道:“这算什么有钱呀,在广州也就算个普通商人,何况这是很多人共同捐赠的,宫中有太监,朝堂有官员都凑钱了的。” 陈嘉猷想问,皇帝没动心思? 皇帝什么德性,老臣谁不知道啊,没薅羊毛? 沥青路走到尽头,俞经亲自去结算高速费,马上就要进城池了,不能用马车了。 “这是广州城?”陈嘉猷张大了嘴巴,他离开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广州城不小,但没这么大! 就这一面城墙,看都看不到尽头! 印度人都看傻了,他们现在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城大人多! 印度人也多,但不穿衣服的人多,也许是热吧。 而明人,不说穿得多华丽,起码个个衣装整洁,走路昂首挺胸,若遇到熟人会拱手行礼,小声聊天。 城门是巨大的。 能允许八辆马车同时经过。 广州挨着百越之地,遍地都是建筑原材料,扩大城池很容易,而且广州地处海洋沿线,必须是要有城墙的。 城门口有碑文,城门上也是密密麻麻的是字,上面誊写着大明的法律条文,严令所有人遵守。 而城门口的石碑,则是每一条法案实行后,都会在城门口立下石碑,让天下人遵守。 进入城池,城池内和城池外场景截然不同。 城池内,遍地是叫卖声,沿着城墙,是一条巨长的商业街,有栅栏阻拦,两头有出口,里面卖的东西琳琅满目,什么都有。 还有很多女人在里面叫卖,甚至还有个少女,主动过来揽客,大大方方道:“几位大人,我家新进了印度红茶,要不要过来品尝一番?” 陈嘉猷傻傻地看向俞经,这少女怎么能见人呢?她想不想嫁人了? “我们还有公务在身,今日就不去品鉴红茶了,改日再去。”俞经拱拱手。 那少女轻轻一礼,便去邀请其他人。 有个印度人见这少女水灵,偷偷吞了口口水。 那少女忽然看过来,凶巴巴道:“再看姑奶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