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6章 没有文集的官员,不配为官;辣妹子和软妹子 (第1/6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46章没有文集的官员,不配为官;辣妹子和软妹子广东布政使薛远出府衙迎接,给足了陈嘉猷的牌面。 “见过方伯。”陈嘉猷行礼。 薛远准备了宴席,邀请使团及印度学者入席。 印度学者被带入印度宴会厅,建筑是印度风格,仿照的是科纳克太阳神庙。 可是,印度很多学者对这座神庙了解不多,只是感觉是印度风格建筑,却不知道是哪来的建筑。 主要原因印度历史断层厉害,文化断层厉害,又经历了八百年的乱世,导致这些印度精英,对印度了解并不多。 他们还是从侍者口中得知,仿造的是婆罗门圣庙,目前只仿造了一部分,因为来访大明的印度商人不多,所以只仿造了一部分。 当他们得知,这座神庙的建造成本,出自印度商人时,顿觉扬眉吐气,我们印度也有钱。 广州城,此刻该叫万国城更准确。 各国商人来广州贸易,财部官员就会劝说商人,捐一些钱,建造一座属于你们国家的城市,让你们虽在大明,却能看到家乡,产生归属感。 财部游说天下商人,斥资建设他们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 就是这座万国城。 保存原有古城的基础上,广州扩建了几十倍,划分出万国区域,鼓励他们的商贾,斥资在大明搞建筑。 而在省治官邸,又建造一个逍遥城,仿造各国建筑,等比例缩小,建造一间间宴会厅,欢迎各国商贾来明贸易,他们的商贾,就会住在逍遥城里。 当然了,羊毛得出在羊身上,钱你们出,大明帮伱建。 万国城从景泰十六年开始建造,预计景泰三十年竣工,将广州建造成一座真正的万国城。 “商业固然能繁荣,但这是虚假繁荣,百姓不种地,万一哪天爆发了大灾荒,商人能救国吗?” 陈嘉猷语气激烈:“若天下只有广州这样也就罢了,据说人口超过五百万以上的城市,高达十个!” “一旦爆发灾荒,这些城市就是动乱的源泉!” “此事必须呈报给陛下,让陛下下旨,强行赶城市人回乡种地!” 薛远看着激动的陈嘉猷,摇头苦笑:“中枢不是没下过圣旨,甚至还不许百姓入城为民,可百姓兜里有了钱,不想在民间过苦日子了。” “城市里,有药堂有学堂,治病上学,只要花钱,什么都能买到。” “可乡村里呢,有钱也花不出去,关键是孩子,谁不想让孩子读几天书?乡里才有几个先生啊?” “村里人把土地承包出去了,拿着地租子进城当城里人,做点小买卖,活得比农村舒坦。” 薛远表示很无奈。 百姓也是向往好生活的,城市里比乡村日子好过,百姓自然就流动了。 毕竟中枢停发路引,允许百姓流动。 根本管不住百姓从农村流向城市,哪怕米价、油价、菜价涨价,百姓也不肯回乡里去。 “土地承包?那岂不成了地主?”陈嘉猷脸色急变。 薛远摇摇头:“陈大使,你多年不在大明,并不知道,大明不一样了。” “现在大明不怕地主,南北都有太多荒地,就缺人口。” “景泰二十年,中枢下旨,民间没有土地的百姓,强行移民去南北,分土地。” “结果你猜怎么着?很多百姓逃亡,或者蒙骗朝廷说自家有土地。” “就是不愿意移民。” 陈嘉猷直接懵了,看向俞经。 俞经苦笑着点头:“因为百姓不愿意去农村种地,都想过小市民的生活,在城市里,做点小生意,比种地舒坦。” 卧槽! 陈嘉猷都懵逼了。 封建王朝,都会亡于土地兼并。 现在可倒好,中枢为土地太多而发愁,发不出去,这都什么鬼逻辑啊? “不对呀,汉人对土地的眷恋,千古便有,怎么会嫌弃土地多呢?”陈嘉猷表示不解。 “以前是以前,以前眷恋土地,那是因为没土地是要饿肚子的。” “景泰二十二年,全国有一万多家粮店倒闭,因为中枢规定米粮固定售价,不许涨价,经营粮店都亏本。” “现在是在哪都能吃饱肚子,土地当然不重要了。” “而且,百姓会算账的,种地一年到头一家人最多赚个十来两银子,做小商小贩,轻轻松松也赚十来两,有些作坊开工的价钱更高。” “你说说,现在谁还愿意种地?” 听完薛远的话,陈嘉猷觉得啼笑皆非。 皇帝曾经就说过,士绅釜底抽薪之策,就是让土地无限化,再增加人力成本,士绅就不成气候了。 大明本土的土地就足够多了,未开拓的就更多了。 土地无限多,商业发达,工厂林立,那么人力成本自然就提高了,种地这种低附加值的产业,肯定没人愿意去做的。 所以,从景泰二十年开始,中枢强制移民,凡是名下没有土地的,一概移去新地分土地。 不止分给他们的,给他们预留二十个孩子的土地,一起分给他们。 中枢掌握的地太多了,就是人少。 吉林人口超过三千万,黑龙江人口超过了两千万,人口还缺,但算是勉强饱和了。 新七省增加了千万移民,婆罗洲人口突破了五百万,吕宋人口达到了二百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