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工程 (第1/6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51章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工程景泰二十三年,九月,谢迁、王华合著的一篇外交论,诞生。 在报纸上惹起滔天热议。 爱国,是个亘古不衰的话题,生活在世界霸主国度的百姓,也热衷于大明如何当好世界霸主,进行了一系列人上人构想。 这篇文章,颇具匠气,有模仿古文之嫌。 但内容发人深省,匠心独运。 尤其谢迁提出了一个“世界共同体”的概念,大明作为世界霸主,理应负担起调节世界矛盾的职责。 鸿胪寺立刻站队,边永、潘本愚等人发表文章,提出新世界新外交的理念。 还有民间学者提出,大明百姓应做天下万民表率,主动参与外交,做好天朝百姓该做的外交事。 谢迁抓住热点,每日发表一篇对外交的看法,详细论述该怎样外交?怎样通过外交,大明掌控世界? 王华则论述了,大明为什么要掌握世界?掌握世界有什么好处? 一篇篇文章发表在报刊上。 从京师热到了江南,热到了交趾,热到了西域、东北。 天南海北的文人,都在论述外交的重要性,如何展开新外交? 王鏊提出,若以陆权论,大明应该占住世界要冲,进而来掌控世界,才能更好的实现有效外交;而以海权论,则要占住海道要冲,控制世界。 他详细论述了,陆权论和海权论,掌控世界的不同方式。 在项忠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主权建立世界要冲,罗列数据比较海权和陆权的好坏。 项忠的海权论,已经出现十几年了,但民间仍然争论不休。 主要原因,大明是陆地国家,建立海权世界,对一辈子没见过大海的士大夫而言,十分陌生,他们更喜欢当陆地霸主。 所以海权论,没法深入人心。 项忠本想靠一篇海权论,陪祀先贤的,结果弄了十几年,理论反复修改,至今没有形成一派学说。 王鏊却在项忠海权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海权和陆权的最大不同。 陆权论,那么就必须派兵去控制陆地上的要冲,大明从中枢派兵,最远能到里海,再往西已经不现实了,而越往西诸国越多,所以陆权是行不通的。 然而,海权论则是只要占住几个荒岛,就能组建一条条岛链,把一个国家困在陆地上,借此来控制一个国家。 这样一来,不用爆发无休止的战争,只要控制几座岛屿,就能控制一个国家了。 项忠没论述明白的道理。 被王鏊一针见血的提出来。 建立陆权霸主,难度系数太高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建立海权霸主,那就太简单了,只要控制小岛,就能控制海洋。 这也得有一个前提,就得极力发展海运,让世界各国依托于海运,离不开海运,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海权论也发展不起来。 这就是带英为什么是日不落。 因为他们取巧了,不做陆地上的霸主,转而目光投向海洋,占据岛屿来控制大海。 而鞑清偏偏闭关锁国,所以他们用大炮轰开国门,逼着鞑清向英国商人开放市场。 建立海权霸主的前提,必须得全世界依托海运,用海运线把世界连接起来。 王鏊认为,在海岛上建立基地,要比控制一个国家更容易,也更安全。 大明也可用经商把自己伪装起来,通过商业,和各国建交,让各国走海运贸易,把世界连通起来。 大明可发展海运公司,帮那些小国做贸易,还可提供贷款,用有效资产抵押即可。 若两国交战,大明作为宗主国,可以派人去调停、斡旋,彰显大明宗主国的权威。 大明想做世界霸主,要用军事、政治、外交三管齐下,并用经济捆绑一个国家,才能彻底控制附属国,进而掌控世界。 王鏊将海权论和外交论融为一体,惹得各界赞赏,项忠看完心里酸溜溜的,写了半辈子文章,被王鏊这王八蛋给捡便宜了。 民间学者基于这套学说论述推理,海权论开始深入人心。 朱祁钰在宫中,也在看这篇文章:“连中三元的王鏊,思路还算清晰。” “让经厂,整理关于外交论的报纸,刊印出来,发布天下,让天下人议论议论。” “理不辨不明,海权论辩了十几年了,还要继续辩论。” “把陈选宣来。” 陈选是景泰十一年进士,在新益州任官十年,景泰二十二年调入中枢,担任礼部右侍郎。 他父亲是陈员韬,为福建布政使。 很快,陈选进殿。 “陈选,你父亲亡于任上,乃百官楷模。” “朕希望你能继承你父亲的遗志。” 朱祁钰道:“福建布政使位置空悬,朕想派伱福建,完成你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业。” 陈员韬在景泰十七年病故。 陈选在中枢一年多,朱祁钰觉得是个可造之材,就想派他去地方当一任布政使,六十岁有望入阁。 “微臣愿意完成父亲遗志。”陈选没有选择,皇帝既然问了,就是打定主意让他去。 他也知道,上一任布政使因为贪污被抓,吏部推举的三个人,里面就有他。 但内阁觉得陈员韬在福建多年,如今他儿子又去,容易在地方形成势力,就不太同意。 不想皇帝这么有魄力,让他再去福建。 今天的福建可和以前不一样,福建包含宝州府和琉球,而宝州府在十几年的开垦下,已成为世外桃源一样的存在。 琉球又是倭国要冲,和倭国贸易都要经过琉球,琉球自然是极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