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政策放宽容易,收紧难 (第4/6页)
王越第一念头就是把挑事的都杀了。 由他带回去,注定了这些人不会再受重用。 范广收到圣旨都懵了,他在咸海边上呢,虽然知道军将思乡,但没想到他们敢背着自己,集体上疏。 虽然圣旨没有申斥他,但这一定成为他仕途中最大的污点。 而咸海东岸,已经成为明军的基地,从江布尔运到这里的粮食,费用比京师到江布尔还贵,他西征打一年了,初见成效,就被部下背刺了,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 圣旨严令,放弃现有的一切,立刻回到江布尔,由王越领兵回京。 范广暴跳如雷。 而军中却传出激烈的欢呼声,都没想到,皇帝竟真的管他们了,真的让他们回家过年,终于不用担心死在异乡了。 范广军中,可不止有明人,有很多蒙人和女真人、索伦人,他们背叛起大明来,不会有一点犹豫。 却因为皇帝圣旨传来,一个个泪如雨下,激动地朝着京师方向磕头。 “看来本将确实丢了人心啊。”范广看着咸海,心中唏嘘,再给他两年时间,咸海到江布尔,就都是大明的疆土。 陛下想要里海,他就把里海献给陛下。 奈何呀,得到了圣心,却失了军心。 第二天,明军撤离咸海,回师江布尔。 帖木儿汗国和金帐汗国都懵了,明军这是闹什么幺蛾子? 这一年来,他们没少和明军交战,互有胜负,但不可否认的是,明军火器太强。 他们本想等着明军疲劳之际,偷袭明军的。 谁知明军一路高歌,气势如虹,偶尔有不开眼的偷袭,都被明军打回去了。 别人都看傻了,大明有病吗?为了打到咸海,砸进去多少钱,多少人命啊,说不要就不要了。 沿途只剩下明军的墓碑,明军建造的棱堡,全都放弃,战略性收缩,占住要害地段,谨防其他势力反攻西域就行。 从江布尔打过来,用了七个月,回去只用七天。 王越已经等在这里了。 在江布尔休整一天之后,王越亲自率兵回甘肃,从甘肃上船回京,一路上兵卒喜气洋洋,而快到了京师时,有些军将开始恐惧了。 他们是知道这场西征,花了多少钱的,全部放弃,损失有多大,他们担心回京会被秘密处决。 王越随时注意军心,担心西征军哗变,路上不停安慰他们。 路上有不少本地画舫,在船上唱戏给西征军看,这是皇帝花钱雇的戏班子,让西征军回京路上不至于太寂寞。 船到房山停下来。 西征军上岸的时候,就有圣旨传来,在房山犒赏三日,然后入京,皇帝亲自诏见西征的英雄们。 王越看到圣旨才松了口气,幸好中枢有防备,否则恐惧中的西征军,极有可能在京畿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宴会之前,又传来封赏圣旨,算是勉强压住军心。 这三天,王越全程和军将待在一起,还让牵头上疏的军官做他的亲卫,负责他衣食住行,安他们的人心。 十月初四,西征军从德胜门入京,皇帝亲自露面,嘉奖诸将,并单独诏见了联名上疏的军将,安慰他们一番,才算彻底结束。 当天晚上,王越入宫:“陛下,您可吓死微臣了!” “朕也没辙啊,上疏求到了朕,朕若袖手旁观,七万远征军会就地造反,以后还能派出远征军吗?” 朱祁钰把他扶起来:“靡费虽大,也留有后患,起码军人的心,还在朕这边的。” 说来说去,此事是政治意义偏大,皇帝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亏本。 王越急了:“陛下,微臣担心的是他们入京啊!” “这是七万战兵,以一顶十的好手!” “万一有人作乱,在京师起兵造反,京师怎么办?您怎么办?” “这一路上,微臣不敢睡觉啊,天天做噩梦。” 朱祁钰苦笑:“是朕考虑不周,当时就该到了甘肃后,发放路费,就地解散。” “主要是这七万兵都是骑兵,各族都有,朕担心贸然放归,会贻害地方。” “但朕也想要收服军心,要更深层次的政治效果,让天下军民看看,朕的心里是有他们的。” 朱祁钰一直认为,军中是他的基本盘。 王越觉得皇帝多此一举。 大明百姓日子过得这么舒服,谁还不满? 你去看看西域人过得什么日子!连大明的狗都不如。 “说来说去,是范广忽略了军心。” 王越觉得范广不妥当,明明远征在外,军将思乡,为什么还往西打? 想打,也得安抚军将才行啊。 “怪不得范广,是范广想拿下里海献给朕,朕不是总要西海吗?他就想拿下里海,过年时给朕捷报。” 朱祁钰道:“罢了,这次放弃一些也无妨,过两年西域就回血了,又能再次出征了。” “可别了,大明还是一点点蚕食吧,把西域建设完全了,再西征吧,别再这样了,微臣受不了这刺激。”王越没好气道。 朱祁钰笑了笑。 这七万远征军没有哗变,是阁部和王越共同努力,不停安抚军心,不停赏赐,并派戏班子去唱戏,安抚他们。 皇帝诏见之后,政治效果极为明显,七万战兵的心都在大明。 他们暂时驻扎京营,领赏之后,则返回各省各府,也就真的回家了。 “西域伱怎么看?”朱祁钰问正事。 “回陛下,微臣觉得西域过于荒凉,往西往北都很荒凉,微臣觉得没有开拓的必要了。” 王越实话实说,也是想劝皇帝不要往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