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第354章 太子,你娘和杨氏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4章 太子,你娘和杨氏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第1/6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54章太子,你娘和杨氏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李秉详细介绍催税情况,派人下去查税的具体情况。

    君臣听得认真。

    财部催缴税款,高达三千万,这就是财部设置的意义,收税和财政分离,谨防一部独大。

    而收税官,必由财部官员、御史、监察史、番子,联合执法。

    工部尚书马昂开始汇报工部一年的业绩。

    沥青路从成都入臓,从甘肃也在往朵思修路,两条沥青路,会成为控制乌斯贜都司和朵思都司的重要通道。

    同时,从热河延伸出去的沥青路,也修到蒙古都司省治库伦。

    乌斯贜的沥青路,预计用二十年完工,朵思公路预计十年内完工,蒙古都司预计三年内完工。

    水路工程,也一直没停下。

    勾连水道之后,就要炸毁礁石,疏通航道,并多多架桥修路,在民间增设大面积灌溉工程。

    在西北缺水的地方,大肆挖掘坎儿井,解决百姓用水问题。

    南方总有大涝的城市,则兴建地下水利,做好渗水工作。

    并对于经常地震、泥石流地区的百姓,进行迁移,移民去边疆省,并做好防范工作。

    工部于景泰二十一年,因工部库房被雷劈而着火,损失了很多名贵物料,所以发明了避雷针,现在已经用在了木制大殿上,并进入千家万户。

    工部一年成绩喜人。

    朱祁钰听着不停点头:“继续兴建,大明没有一块地是废地,户部和内帑,每年拿出固定额度出来,并阶梯型上涨,完成基础建设,改善民生。”

    “种树不能停止,尤其占据了西域之后,更要大规模种树。”

    “其次是旱涝问题,要多多鼓励民间发明技术、改良古技术,用于当代,利在千秋。”

    “虫害问题,是亘古至今的大难题。”

    说到这里,朱祁钰微微停顿,站起来:“朕告诉诸卿一个好消息,徐珵发明了农药。”

    “这农药,不是从古至今一直用的那种,而是和化肥一样,效果更厉害,也能批量生产的。”

    景泰十七年,化肥问世。

    效果是好,但成本太高了,别说农户用不起,就是官宦人家也用不起,这几年一直在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趁着过年,徐珵拿着农药,向朕报喜。”

    朱祁钰让冯孝将奏疏给李贤看看。

    农药可是亘古难题,农药学也是一直在发展,在景泰十七年,大明成立农药局,开始投入资金,招募能人系统研究农药。

    经过六年时间,大明第一款农药诞生。

    “朕打算赐名叫有贞牌农药,纪念徐有贞。”

    朱祁钰语气振奋:“徐珵有推广玉米之功,发明化肥之功,研制耐寒稻种之功,有发明农药之功!”

    “景泰朝,第二个直接入文庙的,就是徐珵!”

    “他虽是太监,虽有过错,但功大于过!”

    “待他死后,当配享太庙,陪祀先贤,陪祀先圣殿!”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

    踏出第一步,用不了几年,农药就会批量制造出来,再过些年,就能推广进入民间了。

    因为大明是允许私有制的,有利可图,商贾就会入场投资。

    就像化肥,全国研制六年,推广速度越来越快,价格已经直线暴跌了,但还不是百姓能用得起的。

    朱祁钰本人就投了二十几家研制厂子,都在搞化肥研发。

    农药也是这样,最晚二十年,就能飞入百姓家了。

    所以,朱祁钰要对大明进行严格保护,所有成果都不许外流。

    后世瓷器烧制秘法,本来只有华夏会,但在开放后,倭国考察团来内地考察,想方设法弄来瓷器灰,没过两年,瓷器就从倭国大面积烧制,然后世界上都会烧制陶瓷了。

    很多秘密,都是在不经意间泄露的。

    华夏从古至今有多少配方流出去了?

    洗发水、肥皂、黄油、奶酪、高压锅、身份证、皮鞋、皮包、西瓜霜、护肤品等等很多配方,流出去后,人家改头换面,回来高价骗华夏的钱,赚钱无可厚非,最后这些东西凭什么都变成他们的了?

    最后华夏就剩下四大发明?可笑不?华夏近六千年历史,传承从未断绝过,怎么可能只有四项发明呢?

    李贤心里不太是滋味,他和徐珵关系最好,徐珵命运坎坷,策划了夺门之变,最后侥幸没死,变成了太监。

    这些年,他是同情徐珵的,谁知道徐珵竟做出这番功业,然后进入文庙?

    他李贤能入吗?

    李贤估摸着文庙里的人物,觉得够呛。

    景泰朝,现在只有两个活着进入文武庙的,于谦和徐珵。

    其他人死后想入都难。

    “说回来。”

    “修路不能停止,办学更要深入推广,文武人才,朝中都稀缺。”

    “大明疆域这么大,需要的人才太多了。”

    “陈文。”

    朱祁钰看向陈文:“这几年基层情况特殊,招募了一些秀才、举人入朝为官。”

    “但大明西扩的脚步,已经停滞下来了。”

    “从明年开始,将不从民间招募秀才,统一使用进士,若急需用人,才可征召举人,这是特殊情况。”

    陈文躬身领旨,他早就上疏,请求中枢不再征召秀才和举人,这让很多人挖空心思去地方为吏,不再参加科举。

    实行了十五年的征召制度,也彻底落下帷幕。

    过几年,还会清退一些没能力的秀才和举人。

    “明年,对乌斯贜多派流官,沥青路修到哪里,哪里就实控。”

    朱祁钰略微停顿:“边永,开春后,你亲自出使乌斯贜,和那些喇嘛谈,只要肯彻底归附大明,建立乌斯贜行省,朕愿意损失些利益,但官制和兵权,必须掌握在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