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 (第1/6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61章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自行车虽好,让百姓接受是需要时间的,皇帝是先吃一口rou,回笼巨额资金后离场。 就跟盖房子当头包开发商一样。 不管这楼盘赚多少,头包肯定没少赚,还不用承担风险,赚钱离场。 这几年,京师百姓越来越多,居住环境愈发拥挤,房地产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皇帝牵头,建了很多楼房,减少人口过多,对土地的过度浪费。 现在的技术,也就修四层楼房比较合理。 可百姓不买账啊,住惯了四合院,谁愿意住鸽子笼啊,地产公司就开始宣传,住楼房是上等人云云。 全方位宣传之后,百姓就信了,却没发现,上等人还住四合院。 当然了,想让百姓住楼,中枢也得下达相应的政策,所有的生活情境,都和政策息息相关。 中枢下旨,城市停止扩张,不予发放房照。 同时,对私搭滥建进行强制拆除,并对一些好地段,进行强制回迁楼房改造工程。 并下旨,现有房照,二十年内不许过户,现有房子内不许加盖,加盖算违建,限期拆除。 一系列政策之下,房地产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想买房子,只能买楼房。 皇帝唯一良心的是,房价控制得很好,比四合院便宜一些,毕竟是楼房,没有土地证的,卖得贵也没人买啊。 因为是京师,每一处小区,都是严格规划的,都要经过工部审批,若坏了风水,工部尚书也得死。 皇帝对大城市规划,是极为上心的。 不止要做好当代规划,要有长远眼光,做好未来百年规划。 打个比方说,建一个四层小区,就要做好未来技术达到,二次改造成高层的土地面积,还要合理规划出商业区、学校区,交通问题等等。 不能盲目扩建,为了钱盲目瞎建,最后是拆了建建了拆,处处透发着不合理。 不止京师,全国所有大城市,都不许乱建,要经过工部严格审查后,进行批复,才能建设。 就是动动脑子的事,多跑几步道,百年内就不用大动。 在这一点上,蒯祥做得就特别好,马昂执掌工部,就擅长从一看到十,他甚至对京师每个商业区,都进行了严格规划,尽量达到合理,分布均匀。 楼房诞生,自然出现了物业和供热,饱受诟病的产业,必然是抱着权贵,一起诞生的。 皇帝可以叫停,但被送了笔封口费,就当没看见。 为了节省用地,中枢下旨划分了几个大片小区,并不再批四合院,对一些大杂院进行拆除,甚至一些达官显贵的园子,也予以拆除,废弃的、置业很久没有开工的全部收回。 全国大城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都执行一样的政策,停止批地,建设楼房,停止城市野蛮扩张。 百姓不满意没关系,只要把住楼捧上神坛,后面的傻子就会跟进购买。 再给房子加上金融属性,房子就会卖疯。 这一点真不是朱祁钰想的,是丘濬的好学生,王鏊想的。 大明房市可以说波澜不兴,主要是皇帝不想赚这个钱,原因很简单,现在该搞技术,赚外国的钱,没工夫赚这点小钱。 可随着奥斯曼帝国和大明交恶,开罗血战之后。 大明对欧贸易进入下坡路。 想维持财政报表,只能着眼于国内,恰好,国内新生儿数量暴增,这些都是未来的人口红利。 只要稍微鼓吹,丈母娘要房子,没房子找不到媳妇。 房价就会飙升。 有钱的未雨绸缪,没钱的玩命赚钱,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房子自然就卖爆了。 王鏊的计划是用十年,培育房地产市场,把财政收入做到十个亿。 对欧贸易暴跌,中亚战乱,大明商品国内滞销,大明陷入第一次金融危机。 那么缓解危机的最佳方式,就是房地产。 别看后世人对房子深恶痛绝,但只要给房子加上金融属性,所有人都得说一句真香。 房地产来钱是快,但有一个现实问题。 搞科研的一个月赚三十块,地产商一个月赚三亿,换谁谁会心理平衡? 王鏊提出的策略是,中枢在背后撑腰,用地皮收走70%,再对地产商收重税,顺便制造出民间富豪榜,把这些人排进去,为中枢暴富当挡箭牌。 说白了,就是扶起来一批白手套,把他们当工具人。 让他们为中枢赚钱,还帮着中枢挨骂。 至于白手套以后和中枢掰手腕,那是以后的事,眼巴前的危机,就能靠房地产解决。 所以,从景泰二十六年的金融危机,到今天景泰二十九年。 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民间正常生活,财政收入逐年走高。 就是房地产的功劳。 房地产吸纳了市场上多余的货币,接收了民间剩余劳动力,像一个蓄水池一样,把民间的钱吸进来。 而转型房地产也简单,用技术代替房地产,作为新支柱产业。 当初李贤就提出,大明要四条腿走路。 各项技术,就是一条大粗腿。 房地产做第二条腿,二者相互转化,能维持基本平衡。 不得不承认,王鏊成功了,他将丘濬的经济论,付诸于实践,取得成功。 但他今年却上疏皇帝,认为内循环,只会让大明回到闭关锁国时候,需要重新恢复世界和平,恢复外循环。 朱见深不在北非立国,大明就无法恢复对欧贸易。 因为大明通往非洲的路,掌握在西葡手里,这两个国家,绝不允许大明商船,踢开他们,进入欧洲的。 除非大明把他们灭国,否则一路上全是绊子。 而合作,话语权掌握在这两个国家手里,他们把大明商品定价极高,欧罗巴贵族都消费不起,何况普通百姓了? 所以这些年,大明宁愿和奥斯曼合作,走一段陆运,也不肯完全和西葡合作。 大明现在两条路,要么捏着鼻子和西葡合作,定价权拱手相让。 要么内循环,等待国内人口暴增,过十年之后再享受人口红利。 脱离世界之后,大明发展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