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 (第5/7页)
建筑风格。 唯独鄫国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复刻。 鄫王是年长皇子,本该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毕竟他是最大的兄长,可他性子偏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来。 所以,在得知徐国送土给晋国,他认为自己是兄长,有督促弟弟的责任,但他又说不了晋王。 干脆将自己在陆地上的疆土,送给徐国,弥补徐国的损失。 就像马尔代夫,本来也是鄫国的领土。 但因为晋国霸道。 他将马尔代夫当做礼物,送给晋国,消弭晋国和其他诸国的仇恨。 他做好兄长该做的责任。 但他还时时自责,觉得他这个兄长没做好,每年他都会给中枢上疏,庇护印度五王,为晋国开脱,为诸国开解矛盾。 即便晋王很霸道,对鄫王,也得发自肺腑的叫一声六哥。 朱见潮确实没本事。 但他有长者风范,他能有效处置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每次他都吃亏,补贴自己的弟弟们。 像谷国吃了大亏,朱见潮送五百斤黄金,补偿谷国。 谷王沉溺于玩乐,他则不停派使臣去督促谷王,教化谷王向善。 像许王爱搞基建,他就会搜罗各种建筑图纸,给许王送去。 宁王和许王有矛盾,每次他都会调节矛盾,让诸王恢复旧好。 别看鄫国存在感最低。 但鄫王却是印度五王心里最敬爱的兄长,他的话,有时候比太子还管用。 鄫国很弱,只有斯里兰卡一块地盘,国民3000万。 军政经实力都不强。 不是鄫国没有,而是鄫王送给了诸王,鄫王内帑空空如也,所有资产,都送给了弟弟们。 像斯里兰卡的清理,和晋国一样彻底。 因为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晋国清理的,三千万国民,全是汉人。 那次清理,是晋王主动派兵来清理的,可见兄弟感情。 鄫王病逝的消息,传到整个印度。 五王不约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来鄫国送葬。 就这份声势,足见鄫王在印度的号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枢的奏疏,都只是提及鄫王病逝的消息,没有人直接告诉老皇帝。 五王心里都有他亲爹的。 亲爹年纪太大了,怕是经不起这份打击。 朱佑榷兄弟俩,在治丧后,也要乘坐宝船,前往土耳其继藩。 五王会面的情景,他们很想看。 但时间都是计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时间走,奏报送到中枢去,会引起老皇帝警觉,所以他们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对着灵柩磕头后,便离开了鄫国。 在鄫国港口。 他们看见鄫国百姓,脸上幸福而自由,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就如他们的王一样,承担着沉重的兄长责任,做好一个兄长,维系好一个家庭,才能维系好一个国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宝船,要穿过浩瀚的大唐洋,进入他们的藩国。 在登船前一刻,他们朝着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别了,故乡,再也见不到了! 他们就如鄫王一样,离开宫中后,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故乡了,土耳其,就是他们的新家园。 而在宫中。 朱见淇心情真的不太好,两个时常相伴的儿子,出去继藩了。 虽然家人还在宫中,但用不了几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见不到了。 就像他那些弟弟们。 小时候,他还会担心弟弟们威胁他的皇位。 可当弟弟们走了,再也没回来的时候,他只剩下想念。
人老了,才会怀念曾经。 朱见淇刚过完五十六大寿,不知道还能不能活过六十岁。 大明人均寿命正在增加,朝中老臣活到九十岁的很多,就连皇帝今年都八十六岁了。 但寿命是天注定的,谁也不敢说,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岁。 朱见淇觉得能活到六十岁就知足了。 他两个儿子每到一地,都会有奏报送到中枢来,儿行千里母担忧,他这个当爹的是关心儿子的。 此时将心比心,他爹四十个儿子,全都出去继藩了。 他爹的心思是什么样子的? 他不敢想象,换做是他,一定会病死的。 “算算日子,那俩混小子应该离开鄫国去继藩了,唉。”朱见淇叹了口气。 按理说,他秉政应该在文华殿。 可在前些年,老皇帝就把文华殿变成了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 多位皇子秉政时,都在养心殿里。 后来养心殿实在太拥挤了,就搬去元辉殿,随着皇子们都去继藩了,他又搬去了养心殿秉政。 但是,后来老皇帝什么都不管了。 他在养心殿就不合适了,而元辉殿已经改做档案馆了,要是拆除了又太麻烦。 老皇帝体恤他年纪大了,就将东宫里的奉宸宫当做他的办公场所,他也不用来回出东宫奔波了,在东宫里就什么事都做了。 这几年,老皇帝愈发不管事了,太孙搬去了宫外,他就把东宫里的承华宫也开辟出来,做太子秉政的地方。 可是太子的妃嫔都住在后宫里的,成年儿子和外臣都要来回出入后宫,实在不方便。 景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