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以人为本的大明,大案频发 (第4/5页)
护卫,很有可能会被腐化,一方面是难以看到地方真貌,另一方面则是安危无法保证。 只有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太医、带刀侍卫,以及几个心腹,是恒定的,其他人都是随机轮换。 有的边军都不知道要执行什么任务,到了驻地,才被告知任务内容,任务时间也是随机的,全看中枢怎么调配。 此时,朱厚煐正在巴州。 东乡情况汇总到他手里。 “难怪不敢让孤看看真相呢。”朱厚煐嗤笑。 大明是基建狂魔,基建是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朝廷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投入地方基础建设。 东乡这地方就不一样。 每年的建设,都是投资在几条固定道路上,几乎年年修,而有问题的道路,当做看不见。 先不说从中捞了多少钱。 就说百姓上下班,方不方便啊?动不动就修路封路,一年两年的修,道路两边的店铺全都倒闭,百姓不得不便宜抛售房屋。 然后呢,这里的官员节节攀升。 因为道路修的好啊。 只要上面来检查,就会发现,这道路修得全国第一好。 废话,本来就是一条好路,在上面镶钻,能不好吗? 监察史是瞎吗?还是御史是瞎的? 是怎么检查的? 朝廷为什么会年年都批复呢?不知道修的是同一条路吗? 地方有办法呀,换街道名字,检查的人是发现不了的,上面批条子的人,一口气批几百个城市的条子,谁会一条条街去查呢? 至于监察史和御史,都收钱了呗。 官员年年考评为极优,最高一等,然后呢,这条道路成为全国样板道路,让天下人来学。 学他们就修一条路吗? 还是学他们欺上瞒下? “池浅王八多。”朱厚煐目光阴鸷:“发报吧。” 这大明,就被这些人给搞烂了。 一个城市的资源啊,全都集中在几条路上了,就靠这几条路,官位节节攀升。
大家有样学样,谁还会好好治理地方呢? 那些无人整修的道路,有的已经泥泞难走了,有的因为人满为患,天天出车祸,有的更是被私搭滥建,导致通行不畅,什么问题都有,偏偏没人管。 反正只要盯着这几条路,就准保升官,谁会看其他地方啊? 只要不造反的百姓就是好百姓。 别添麻烦的百姓,就是好百姓。 “监察司、都察院、北镇抚司、西厂都烂透了!” 朱厚煐幽幽一叹:“一丘之貉啊,真是就只骗老朱家的人啊。” 巴州也没好到哪里去。 遍地是烂尾楼,一进城就看见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烂尾。 墙上还有没有擦干净的状告横幅呢,都是说本地县衙不作为,烂尾楼不管。 一看就知道,擦了几十遍了,都没弄干净。 估计知道朱厚煐会来巴州,提前就开始清除痕迹,把那些告状的都驱散。 结果还没搞干净,真有意思。 “全都是欺上瞒下啊。” 朱厚煐摇摇头:“都不用查了,看看这城市多少烂尾楼就知道,这地方烂透了。” 可能找到一个地方没烂的吗? 像重庆那样的大城市,不过是繁华盖住了地狱罢了,那样的城市,都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早晚地狱会吞噬天堂的。 像这种小城市是瞒不住的,一眼望到底,怎么瞒? 反而在这种城市,才能看见一个王朝灭亡的先兆。 只是,以前派下来的监察史、御史、厂卫、侍卫全都被买通了,根本就不会回去说实话。 反正像老朱家这几个人,是不会来到这种小城市的,一辈子都不会的。 所以呀,想怎么骗就怎么骗呗。 这个世界,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骗老皇帝,只要糊弄过去他了,就剩下狂欢了,升官发财,两样都要。 以前朱见淇不顶事,等着看朱见漭,会怎么做吧。 朱厚煐还是诏来本地县官询问。 “都是那些该死的地产商。” “他们就是诈骗犯!” 知县委屈道:“他们根本没有开发一座小区的实力,靠贷款、靠借款开发,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资金链就会断了,一座好好的小区,也就烂尾了。” “那买房的百姓怎么办?”朱厚煐问。 “能有啥办法?只能抓人判刑,老百姓自认倒霉呗。” 知县道:“微臣也想给百姓房子住呀,问题是开发商欠了一屁股债,这房子还都是纠纷呢,房本是谁都不知道,总不能让县衙掏钱给顶账吧?关键顶的还不是一家的账,天天要账的有几十家,都搞不清楚是怎么抵押的?” “那百姓吃亏就得认?”朱厚煐不满他这个态度。 “千岁,您说得轻巧,吃亏的百姓怎么会认呢?天天来告啊,搞得我们都不敢露面。” 知县道:“您说说,这是开发商造的孽,让县衙怎么办?而且人已经抓了,他的钱都挥霍了,就剩下烂命一条,你说处死吧,钱谁还?让他活着吧,老百姓恨啊,连带着把我们这些官员也恨上了。” “说我们无能,行,确实无能,但不能堵我们家里去吧,让我们家里也鸡飞狗跳,不得安生,这又不是我们的错?” 这确实是个死结。 “如果是一处两处烂尾也就罢了,这么多烂尾楼,都是开发商的责任?”朱厚煐懒得听他的牢sao。 “千岁,您不知道,咱们县一共就三个开发商,三个都抓起来了,所以全县总共烂尾了4700栋楼。” “这么大一座县城,才三个开发商?”朱厚煐不信,可调查来的账目确实是这样。 “都是你们本地的开发商?” 知县点头:“殿下,这里面的问题,微臣可不知道,是大上一任知县在任时候的事了。” “那他人呢?”朱厚煐问。 “斩首了呀。” 又是段无头公案。 “这是景泰五十八年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