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6章 在别人眼里,朕只能保五争三,当不上第一? (第4/6页)
没法统治六国呀。 太着急了。 可不着急吧,秦始皇在当时已经算长寿了的,就看他后世之君那个德性,如果秦始皇不做,后代秦国能不能保住都难说,都别谈统一六国了。 所以,这是历史的难题。 连秦始皇那样伟大的人都发现无解,何况别人了。 千万别以为,秦始皇不知道,那样震古烁今的大帝,可以把他想象成神,神一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连这么低端的问题都看不到呢。 大汉继承了大秦基业,也是用了一百多年休养生息,才让天下恢复生机,才让天下认同汉,认同统一。 幸亏,大汉早期奉行无为而治,不然江山早就崩盘了。 从后世眼光看发现正确,恰恰证明先人的牛叉。 要不咋说,历史上成名的人物,全是顶尖人杰,你能看到的事情,人家比你还门清呢,千万别低估那个时代的智慧呀,甚至说,任何一个灿烂的大时代,政治智慧都是极高的,乃至比现在还要高。 就说秦始皇修的大驰道,是不是今天的高铁? 云贵的要道,全是秦始皇开的,一直用到现在。 这种历史顶级人才,政治眼光可怕到了极致,青藏线,是明太宗第一个修的。 秦始皇时代留下多少制度啊,一直用到了现在,就这套制度,拿到后世都是遥遥领先。 “所以孙儿认为,太祖皇帝停止征战,是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天下恢复繁荣。” “这恰恰说明太祖皇帝政治眼光卓越。” “蒙古人确实能征善战,可蒙古人是不治理地方的,漠北、西北的严重沙化,就是蒙古人作恶的结果!” “他们不治理,在哪里待一段时间,把土地水土都玩废了之后就走,他们一路西迁,自然就需要一路打仗。” “所以蒙人善征战,因为不征战就没饭吃。” “而咱们汉人的家,却在这里的,永远在这里。” “他们能走,咱们不能走。” “所以,太祖皇帝没有继续扩大地盘,而是选择积蓄国力,慢慢恢复汉人的繁荣。” 明初时期,很多省都荒无人烟,千里无人烟,连个人都没有。 洪武朝多次强制移民,才让很多省份重新丰盈起来。 继往开来的任务,要交给后世皇帝了。 可太祖皇帝也没想到,后世皇帝这么不靠谱。 建文帝上位就削藩,太宗皇帝又开始靖难,把国家差点打崩盘,大明的繁荣非但没有延续,反而短暂的中断了。 整个永乐朝,一直都在对外征战中。 北方设奴儿干都司,拿下贵州几个府,又拿下安南,郑和下西洋,战绩太多了。 可给大明带来的是什么,百姓困苦,生不如死。 若非仁宗皇帝在中枢极力支撑朝政,恐怕永乐朝的战争就支撑不住了,大明也是二世而亡。 可是,仁宗所谓的支撑,不也是从民间索取嘛。 等于说,从民间借债,后世来还。 所谓的仁宣之治,哪有书上写的那么好。 为什么宣宗皇帝不再征伐了,以宣宗之能,完全能再收安南,因为没钱了,因为没实际价值呀。 在没有耐寒种子之前,整个辽东都没用,就别说整个东北了。 没有玉米、地瓜、土豆之前,整个北方都想遗弃。 红河大平原没形成之前,安南就是一块彻头彻尾的烂地。 就别说朝鲜了,谁要谁倒霉。 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这些地方都没用啊,打仗就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因为大明收赋税是从百姓头上收的,收的是农业税。 种地的一年到头能赚几个钱? 还得剥削他们。 所以,宣宗皇帝一直在开海,一直在下西洋,正因为有西洋的钱,朝廷才度过了永乐朝不停征战的困境。 宣宗皇帝一直在还永乐朝的欠债,到了正统朝才基本还清。 可是,宣宗皇帝忽然就死了。 年仅七岁的正统帝登基了,然后下西洋就停止了。 就是因为,张太皇太后秉政,所谓明朝最贤名的三位阁老,三杨执政。 他们疯狂窃取皇权,停止下西洋,断了皇家的财源。 可西洋没人下了吗? 不,变成了士绅集团疯狂下。 朝廷一说开海,倭寇就疯狂扣边,整个明朝东南沿海就没消停一天。 为什么清朝就消停了? 因为清朝把江南士绅杀绝了,所以消停了。 这是太宗皇帝的锅。 他得位不正,和士绅做的利益交换,也就形成了士绅集团。 正统朝也开过一次海。 船都没回来,人是从海上漂回来的。 谁信啊? 那是大海,你漂一个我看看。 在海边一个浪打身上,都起不来呢,还从大海里游回来,写童话呢?鲁滨孙漂流记啊。 景泰朝为何能开海。 一是朱祁钰够狠,他杀了多少江南士绅,迁走多少;二是他肯让渡利益,开海不是朝廷开海,而是全民开海,朝廷吃大头,百姓吃小头,朝廷派兵还保护海商。 配套提出的政策,允许经商,允许官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