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故人 (第3/3页)
ontent2'> “你一直都不是一个人。”杨夙倚在门边,似笑非笑。 好似同一个久别重逢的挚友倾诉衷肠般,我把自己打.寒.假工的原委一一告诉了杨夙,倒忘了自己和他早没了朋友这层关系。 末了,相视无言,我俩又低头沉默起来。 气氛逐渐尴尬,杨夙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 “那个……高.考之后很久,我才从别人那里听说你家里的事……这四年,你还好吧?” 我鼻子一酸,把头埋得更低了:“都过去了,我现在……过得很好。” 下一秒,一个二.维.码出现在我眼前。 “加个微.信吧,以后,常联系。” 我满是惊诧地看着他。 看着这个曾经无数次怄气的朋友,眼泪唰唰地往下流。 “我不是在做梦吧?” 杨夙抿嘴微笑:“你可以是在做梦。” 我再次破涕而笑。 那天,在病房里,我们聊了很多以前的事,聊文学、聊历史、聊黑格尔哲学、聊宇宙大爆炸、聊伽马射线,聊一切我们曾经充满好奇的事情。 病房的偶遇,他乡的重逢,让我们冰释前嫌,敞开心扉。 “虽然当年高考成绩不甚理想,但我的专业还是蛮有意思的,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我常常感叹,自己上辈子大概是拯救过宇宙吧,或是做了三生三世的大善人,才有我今生降临在一个诗词王国,去登上一个又个含蓄优雅的文艺殿堂。” 我笑得合不拢嘴。 我又竖起食指向杨夙比了个自豪的手势。 “你知道‘世目为绣虎’的曹子建的文章写得有多好吗?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他!真的!” 杨夙莞尔:“想不到,你还是那么喜欢三国史。” “是啊,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所热爱的,从来没变过……” 我呆呆地想着,想出了神,眼神随之涣散,消散了先前的光茫。 我吞吞吐吐道:“我记得,你很喜欢读先秦史、三国史和明史……还有李太白,现在看来,也没变呀……” “我本欲仿侠客行,奈何长安行路难……”杨夙无奈自嘲,“年末没见到心心念念的长安城,却教自己陷入险境,回想起来下错站真的挺蠢的。好在命大,竟然在江城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很好,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呢。” “……” 杨夙见我不再言语,对我的心事也揣度一二,于是他温和笑道: “我很喜欢百年前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现在是我们院里的病人,别胡思乱想了,要好好的,我得先走了,明天有空再来看你。‘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五月暮春时节,就邀你去登楼赏花,怎么样?” “好啊,你以什么名义请我呢?” “朋友之名。” …… 之后一周,咳嗽咳个不停,我在病房饱受着折磨,但有故人线上聊着天,倒也十分惬意。 再不必看那一堆堆诘屈聱牙的坟典,再不必提心吊胆地全身消毒。 像是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一样安心,完全不再将自己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没过几天,便到了考研初试结果查询的日期。 我颤抖着点开,果不其然差了.国.家.线好多些距离。 冷冰冰的两门专业科目成绩,无情地刺痛着我的心。 我奋不顾身地去学文学史,去学让人头疼的文学概论,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逻辑分析领域,高谈阔论,浮光掠影,却打了个天大的败仗——明明自己不喜欢文学研究,明明脑袋笨得转不过来,却还要逼着自己装模作样地学下去,也不曾问过自己的心—— 啊,这条路,究竟适不适合你? 微.信首页列表里,有杨夙分享考研初试通过的喜讯,我回复了三个大拇指的表情包后,突然忘了还想说的话,发了半天呆,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于是只好睡下,将手机扔在一旁。 一时只觉头痛、耳鸣。 想着今夜是杨夙轮值,很快就能见面,我看着晃悠悠的天花板,昏沉沉地睡去。 大约是午夜时分,我忽而觉着无法呼吸,肺腔极度缺氧,挣扎着抓扯床单,直直地跌落床下去。同房的病.友们都被我吓得不轻,我只觉天旋地转,那时想再咳一声也咳不出了。 不几时,便有医.护匆匆赶来,将我推送进急.诊.病.房进行抢救。 两侧的物体都快速向后退去,我隐约瞧见,杨夙怔怔地站在走廊尽头。 就像很多年以前一样,某天夜里,下了晚自习,我俩在走廊两端默默对视着。 他不言,我不语。 只有相对静止的生命和相对静止的时间。 只差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 那夜,我在走廊头等候,就这么静静地远望着他。 今夜,他在走廊尾出现,就这么静静地远望着我。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为什么越靠近,越容易走向分离? 大白羊,杨先生。 来生,咱们还是不要再见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