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众生百态(1) (第1/2页)
老朱家“以孝治天下”,按“天地君亲师”排序的纲常统治逻辑,实际上是很厉害的。“朝堂—内廷—后宫”三角制衡,三方均需皇权确认和维系,所以无论三方怎么搞,皇权这块肥rou最终都只会烂在老朱家的锅里。 但是任何机制都有缺陷,这个“纲常”机制中就有两个缺陷特别明显。 一是“孝道”包括了“孝父”和“孝母”。“孝父”当然有利于道统传承,但“孝母”就可能别姓夺产。当后宫也挥舞起孝比“天”大的大棒,把本在“亲”位的自己给提到“天”位,那就把“君”位压了下去,就容易垂帘听政。 二是朝堂文臣集团有“护道纲常”的道心。这道心可是有“立功而不朽”的大功德的,所以一旦朝堂文臣集团发现“纲常有失”而替“天”行道,那文臣集团就会把自己放在了与“天”同等的地位,把“君”给压到下面。 后宫孝比“天”大,文臣集团替“天”行道,“天地君亲师”序列里“君”这个原来的纲常核心,就沦为夹心饼干被他们两伙子搓来搓去。 这就是中国文人怀有大恐惧的“纲常沦丧,礼乐崩坏”。 朱由校现面对的就是这个情况。乾清宫内“去西暖阁歇息”、“到阁门接受拜见”、“抱持”、“山呼万岁”、“拥上辇”,就是这么回事。 这也是明末最大的朝堂危机。 从君权角度看过去,明末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的大灾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今天这些“孝”大过天和替“天”行道的势力,打破了纲常而引发的。 在朱由校这个既得利益者看来,杨涟跟西李一样,都在坏他的根基,所以骂就骂了。 当然,现在还只能在心里骂。 骂完之后,恶狠狠盯着杨涟的朱由校放松下来,调整了下坐姿让自己更舒服些。 透过储君冠冕之前的“旒”,看着眼前杨涟、方从哲互瞪着对方的场面,冷冷一晒。 这些文臣们大概早都忘记了,那个搞过“剥皮楦草”的猛兽,就曾经坐在他朱由校这个位子上。 随后他才注意到旁边的王安也向后退了少许。估计是刚才他大怒之时欠身欲起,引起了王安的注意。 “倒是忽视了他。”朱由校心里提醒了下自己。 但他并不担心。 以他的判断,这位老太监应该是已经觉醒了。 刘一燝、左光斗等冷眼看到方从哲一个“你!”说出之后,就再也没有开声。当即发声支持杨涟: “对!岂有天子即位后再回太zigong的道理?!” “杨给事中说得在理!绝不能让先帝艰难之事重演!” “就是!国事多艰,岂能在如此大事上犹豫不决,虚耗光阴?!” 已经到了天上的朱常络表示,我也就是回不去了,要是我能回得去,我一定先把你们这帮我曾经的庭前大臣们打老大一顿耳光子,然后再算细账。 刘一燝、左光斗支持杨涟,不但是因为杨涟本就跟他们一体,都是东林党人。更重要的,是眼前这个“从龙之功”争斗中,从七品给事中压住了正一品内阁首辅。 这局面,是无论如何都要立刻站队优势方的! 这是注定地官场大变啊!好多大果子马上就要从天而降,砸到地上满地乱蹦了!现在就得抢果子!抢大果子! 不站队,拿什么名义去抢果子?!所以要立刻站队! 方从哲回头看到群情攘攘,知道大局已坏。 转头看了看上面的朱由校。 储君冠冕的“旒”,完全遮盖了新皇的表情。新皇也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什么表示。 朱由校则心知肚明西李立即移宫,对于自己获取更多的权力和正统威信,是有好处的。至于方从哲,此人7年独相,挡了太多人的路,已是一个朝堂超大号的靶子。他刚登基上,可没有兴趣拉个大靶子在身边,引来万箭攒动。 朱由校没有表示,方从哲心里就更是吃不准朱由校那句“能说上话的,似是不多呀……”是怯懦还是有具体指向。 以他做首辅对老朱家男人的了解,心里衡量了一下,觉得新皇那样说,还是因为年少怯懦。 所以方从哲叩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