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小插曲儿:铅笔产业化(1) (第1/2页)
钢铁的事朱由校交待完毕,转向了马奔: “马卿,你说说对模型马车的看法。” 在马车时代,马就是原动机。而挽具鞍辔,就是传动机构。马力能不能良好输出,就要靠挽具鞍辔了。 马奔拱手,回道: “启奏陛下。草民看过模型马车形制后,感觉加了转向架后,当是有利于挽具系统发挥马力的。 首先是有利于转向。 以前没有转向架,马与车的转向不同步。转向不但耗马力,还增加了驭手控制难度。 特别是多马系统,驭手要很当心地控制转向,以免车辕和挽具绞在一起。 即使是这样,也需要挑选非常强壮的驾辕马,来解决车体与挽马的协调。 有了转向架,车辕与马的转向同步。架辕马可以省掉。马有跟随性,控制方向只要控制住头马就可以了。 而控制头马用长缰辔头就可以实现。 这对马和驭手来说,都减少了很多的难度,省了很多力气。 其次是平时。 以前没有转向架,马车车辕跟挽具总是不同步。马总要与车辕斗劲儿,这就白白消耗了马力。 现在有了转向架,挽具鞍辔是紧跟马身的。 走各种弯曲路或道路颠簸,马都不用出力来对抗车辕不跟身的较劲儿,靠车子本身转向就可以解决。这就可以省马力。 因此臣推断转向架是省马力的。 但具体情况如何,还是要制造出来,试过才知。” 朱由校点点头。 马车挽具技术在这个时代,中国是远超世界的。 西方挽具最早是“项前肚带式”,简单理解就是在马脖子上套个绳圈上它拉,结果马一发力就等于上绞刑。 而中国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就发明了“轭”这种硬圈,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勒马脖子的问题。 后来不久更是发明了“锁前胸带式”挽具。 直到公元6世纪,这种挽具模式才通过战争传入了欧洲。 据后来欧洲人试验,同一匹马,使用“锁前胸带式”挽具可以拉3倍于使用“项前肚带式”。可见效率差距之大。 中国因为铁浮屠具装骑兵技术很发达,所以鞍辔挽具技术一直都在世界前列。 所以朱由校不再跟马奔说更深。只提了几个技术细节: “马卿,朕这模型虽然是单辕的,但这个不绝对。 你跟鲁卿二人可以慢慢试验无驾辕马的单辕、有驾辕马的双辕等形制。 看看哪种形制最适合哪个级别的四轮马车。” 马奔点点头。 朱由校又提醒道: “新挽具做出来后,找一批纤夫模拟马来拉着试试效果。 马是不会说话的,纤夫却可以说出挽具吃力的好坏。 到时再依言而改。” 说完转头对王安道: “纤夫调用不要搞征发。按雇工市价给付薪水。” 众人惊异。 皇家用人自然是征发,给付薪水算什么? 而且你一皇帝,还关心这种鸡毛蒜皮的事? 朱由校却知道,任何变革,最重要的,就是培育新势力。 而进入工业化,最重要的根底势力,就是工匠。 他现在不开始呵护培育工匠势力,难道等到逼得工匠罢工造反推出断头台,再去搞吗? 要知道,他皇家产业的特权和规模,即使是现状,那也已经决定了他不但是最大的封建主,而且是最大的资本家。 作为资本家,那当然是赶紧培育一批可以消费自己产品的群体最重要了。 这个培育过程还可以再次被他以皇帝身份赋予“爱民如子”的神圣光环,岂不面子里子俱美滋滋? 安排好挽具事,西耳房会议就算要结束了。 朱由校最后强调了一下保密: “众卿。马车制作即关军务,又关皇家产业。所以保密众卿要特别注意。 除了车本体将来要上路,没有什么特别要保密的之外,其他一应图纸、功能、试验、团队、会务等等信息,全部须保密。 凡违背者,按叛国叛家之罪论处!” 转头沉声向王安交待: “锦衣卫派人入驻各团队,有发现泄密者,直接拿下,报朕处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