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天子一怒 (第1/2页)
大乾会试,每三年一次。 通常是在乡试第二年的二三月份举行,因为恰逢初春,又叫做春闱。 会试由主考统筹大局,下设正副总裁,及足足十八名考官,皆有翰林院翰林担任。 共分为三场,国子监监生和举人都可参加。 考试共考三场,每场三天。 所以说,这不仅是对学识的考验,更是一场身体素质上的比拼。 就连饭食,也得自己带。 若是富人家,还好些,定然能配齐美味佳肴。 若是穷苦出身,散尽家财,进京赶考。 最后怕是连这饭食的钱都出不起,只能带两个冷馍馍充饥。 一个不慎,若是偶感风寒,更是要带病考试。 若是发挥不好,便与金榜题名无缘。 所以说啊,这年头,寒门出身确实难。 更何况,这还是仁宣皇帝治下。 若是换成三十年前,便当真是个人吃人的世道了。 随着时间推移,各地考生齐聚乾都。 开始了为期长达九天的会试! 会试结束之后,考生们依旧不能离开乾都。 而是得等放榜,名落孙山者,就此离去。 若是高中,则还要参加殿试。 于金銮殿前奏对,美名其曰,天子门生! 殿试结束之后,再根据个人成绩,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到这,此次春闱才算结束。 考生们也算有了功名傍身,随后便等。 等朝廷官位空缺。 若是出身世家子弟,有着家族帮衬,再加上运气好些,不多时便能有职位落在头上。 若是贫寒出身,运气又不好,怕是有的等了。 现实吗? 只能说这就是世道。 考生的考卷,会将姓名籍贯统一密封,随后送到翰林院,由主考、正副总裁以及十八位考官共同阅卷。 阅卷完之后,还不能拆封。 而是得盲排出名次,随后送入乾德殿,由当今天子拆封,从根源上杜绝官员因为受贿而舞弊一事。 上一任帝王在位时,朝纲崩坏,卖官贩爵,科举更是沦为世家子弟的镀金场。 仁宣皇帝上位后,彻底肃清寰宇,整顿朝纲。 同时也表露出了对科举的重视。 这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且相比于举孝廉等方式,效率高得多。 所以也不得不重视。 故而,朝廷对科举官员受贿舞弊一事,一向是零容忍。 抓到便是死罪! 前些年还有个情节恶劣的,因为受贿,一口气把五个世家子弟送上前十之列。 后来被查办,仁宣皇帝一怒之下,直接下令抄家灭族! 可见此事之恶劣,朝廷之重视。 时间,往往就是在指缝间不经意溜走。 一眨眼,便是半月光景。 会试圆满结束,各地考生们的试卷,也都已批阅完毕,名次也都排列完毕,送予乾德殿中,等候天子宣判。 …… 清晨。 太阳升起,阳光洒落。 乾德殿前,喊礼太监尖锐刺耳的嗓音再度响起: “诸公,上朝!” 随即,衮衮诸公便鱼贯而入。 仁宣皇帝依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