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深山石庙 (第3/3页)
草药么?”
刚来就要考自己了? 许多年把礼物放一旁,走上前观察了起来。 眼前这块平地不算小,约有百来个平方大小,全都被铺上了石板,还分隔了几块菜地。 菜地里种了一些番茄、南瓜、韭菜、葱、生姜等等,但除了韭菜、大白菜等部分菜,其他菜都已经蔫了。 现在已经十月份了,还能继续在菜地里存活着的,也就是韭菜大白菜了。 等再过段时间,这些菜都会看不到了。 除了菜地之外,还有几块垒高的石板,上面应该是用来晒草药的地方。 仔细辨认了一下,许多年便认出了其中的六种草药,还剩下的却是不知道了。 “不错,那你知道你刚才说的这六种草药,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么?可以医治什么病?这种病该如何用药?” 听到老中医的话,许多年脸上浮现笑容。 既然已经认出来了,那么他肯定熟记了这些草药的药理知识,可治疗的疾病这些,在《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本草图经》、《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等书籍里面也有记载。 所以,他很快便回答出来了。 老中医十分满意地说道: “不错,看得出来,你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不过,这些知识,只是最基本的部分,切不可骄傲.” 许多年心说,您哪里看出来我骄傲了? 不过,对方毕竟是一百岁的老头了,看在这个份上,认真听着便是了。 “跟我进来吧。”张明德领着他走进了石屋。 踏进石屋,许多年这才看清楚,原来里面还真是庙宇啊。 房子不算小,大概有四十多平米,被间隔开两个隔间。 最前面便是大厅,有一张石桌,上面供奉了一尊石像。 如果许多年对道士一行有了解的话,便可以认出来,这尊石像赫然是真武大帝,跟武当山上供奉的是同一位神仙。 除了石像之外,还有香火烛以及水果贡品。 整个供奉台十分干净,想来是老中医经常打扫的缘故。 供奉台前,还有一个蒲团,旁边还有桌椅,上面还有茶壶、暖水壶等。 在大厅后面,则是老中医的住所,里面又被间隔了两个小隔间。 除了卧室之外,便是老中医放置草药、挖药工具、厨具、书架、书桌等多功能房间了。 刚才在外面平地的时候,许多年便知道,老中医是在外面做饭的。 在石屋门口处,还整齐摆放了不少柴火呢,以及一个露天灶台。 只不过灶台上面并没有大锅而已。 接下来的拜师流程,出乎意料的简单。 按照张明德的吩咐,许多年拜了真武大帝,然后又倒了酒。 然后许多年便看到老中医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面有两个人,一个是微笑的年轻人,跟老中医张明德很像,另一个人则是穿着道袍的花白胡子老人。 “他便是我的师傅老道士,当年他收养我的时候,也是一百岁左右,后来.” 老中医陷入了回忆之中。 石屋里的点点滴滴,都记录着他的童年和晚年时光。 根据张明德自己的回忆,在他成年之后,老道士便带他下山游历了十年,然后才回到山上度过自己最后的余生。 而老中医自己,遵照老道士的吩咐,在老道士回山后的第五年,才回到石庙。 回到石庙的时候,老中医便看到了老道士的尸骸。 算起来,老道士活了一百三十多岁,一生也是经历了很多事情。 走的时候,也是在蒲团上,带着微笑离开的。 许多年听着很是羡慕。 活了一百三十多岁,简直可怕! 这岂不是说,眼前的张明德,也可以活那么长久咯? 毕竟对方跟老道士一脉相传,肯定有什么长寿秘诀。 “磕个头吧,以后你也是我们石庙一脉的传人了.” 张明德又从怀里拿出另一张照片,并把照片放在供奉台上面,肃然说道。 单独的那张照片,上面就只有老道士一人了。 看照片的老旧程度和样貌,许多年知道,应该是同时期拍摄的,甚至是同一天。 拜完师之后,老中医开始给许多年讲述关于石庙的大概情况。 石庙是在几百年前建立的,建庙祖师爷从南方北上,来到太行山上建立石庙。 但一直以来都是一脉相传,而且每一代几乎都只有一个传人。 除了建庙祖师爷是活了一百五十多岁之外,其他传人,也几乎没有低于一百二十岁的。 因为每一个传人,都由上一代人言传身教最少二十年以上,并且需要在江湖行医十年以上方可。 “师傅,所以,我们每一代传人都会武功咯?” 腿脚功夫不行,在外行走的时候,遇到绑匪、流氓、军阀等,打不过的话,肯定会很惨。 而且,还得足够幸运,要不然,都可能活不下来。 往前的其他人就不说了,仅仅还是老中医的这一生,也足够波澜壮阔了。 从太平天国开始到洋务动乱,再到清朝灭亡和军阀割据,又到民国混乱等等。 几乎是一个乱字贯穿了老中医的一生。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