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_第二百三十五章,白雾、婚宴、四合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白雾、婚宴、四合院 (第5/6页)

/br>
    许多年微笑地应道,淡淡的语气中,却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看中医医书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以他现在的记忆力,当然是稳稳当当,可以开始实践了。

    “好,去把我的袋子拿来。”

    张明德笑着指挥许多年道,后者转身把他师傅的包递了过去。

    只见张明德从包里面拿出一套工具,打开之后,里面有一整套银针。

    他满脸怀念地感慨道:

    “这是当年我师傅传下来给我的一套练习用的银针,也是我师傅留给我的最昂贵的设备了……”

    中医也没什么设备,除了武装脑子之外,就是这一套针具了。

    草药这些又不是设备,至于说号脉时用的脉枕,那玩意儿可有可无,又不是必须要有的。

    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设备了。

    许多年没有说话,老中医很快便回神了。

    “这套针具,我现在就传给你了,希望你可以好好善待它,利用好它。”

    “对了,从现在开始,你要自己制作一个人体各部位模具,用于你自己的日常训练.”

    “如果遇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问我。”

    听罢,许多年也没有意外。

    自制模具这件事,早之前他便听张明德说过了。

    因为自制模具可以让学习者对人体经脉更加了解透彻,也可以通过自制这个过程,领悟和学习到更多知识。

    “明白了师傅。”

    许多年郑重地接过针具,认真地说道。

    对于针灸所用到的银针,其实许多年自己也从医书上看到不过,有多少根银针,每根银针长短、粗细、作用都非常清楚。

    师徒俩聊了一会儿,老中医突然说道:

    “百年老山参的事儿,我这边已经替你解决其中的两根了,算上你自己之前准备的那一根,现在就还剩下三根了,记住时间,最多一年。”

    “师傅,我会记住的。”许多年点点头,老许毕竟是他父亲,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会解决老山参的事儿。

    老中医并没有在城里待多久,吃过午饭,他便回山里了。

    大雪封山的情况下,老中医还能顺利地从石庙下山来,他的身体有多强,可想而知了。

    时间飞逝,又过去了一周,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

    这天是于莉和许大飞的结婚日子,天气晴朗,但气温还是有点低。

    两人结婚邀请了许多年到场,算是半个证婚人吧。

    中午,许多年骑着自行车到的时候,许大飞和于莉两人已经翘首以待好久了。

    “三哥,你来了。”

    许大飞满脸尊敬和些许害怕地问好,穿着略微单薄的宽大衣服,跟他瘦小的身体,看着有些可笑的样子。

    其实,按照家族第二代男子的排行来计算,许多年并不是老三,而是老七。

    只是许树根这边早就不按照辈分来取名了,许多年三兄弟也就老大许大年还按照辈分来取名,而第三代的许卫东,也已经不用辈分了。

    于莉也恭敬地喊了一声三哥,眼眸露出好奇。

    “新婚快乐,赶紧进屋里去吧,别着凉了。”许多年笑了笑,催促他们赶紧回房间。

    停下车子之后,他也跟着进去了。

    大冬天结婚,也是挺麻烦的,做宴席就是一个最让人头疼的事儿。

    好在许大飞两人结婚并没有请外人,就是自己的亲戚一起吃顿饭罢了。

    是的,除了老许和周红梅以及许多年三人,其他人都没有来参加。

    多少有些势利眼,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因为许多年的堂大伯和堂三叔两家人就已经不少人了,占据一个大杂院差不多一半的人。

    换句话说,他们两家人就已经有四十多人了,毕竟堂大伯自己就有八个孩子,只有两个女儿外嫁了,还有四个大的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他们两家人就这么多人了,按照十人一桌,他们家就可以坐下四桌了。

    因此,许文秀这边也只是来了两人,就她和她男人来了。

    跟许多年这边凑成一桌,再算上于莉家那边的一桌,总共六桌。

    进屋之后,许多年便直接拿出红包,递给了许大飞。

    他也没有包多少,只是五块钱而已,这笔钱对许大飞来说,不算少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个红包能拿得出手,也对得起他的身份了。

    至于堂大伯会不会犯嘀咕,才这么少的红包,许多年才懒得理会。

    要是敢嫌弃,那就不要了,拿回来吧,他还能买十六斤半的猪rou呢。

    坐下来之后,许多年也没有闲聊,只是听长辈们在聊着老幺许大庆的事儿。

    那小子之前打雪的时候,砸伤了,花了堂大伯家里几十块钱的医药费。

    反正堂大伯是心疼坏了,也不知道许大为他们这些已经成家的兄弟,是否会有怨言了。

    谁让许大庆这家伙那么调皮捣蛋呢?

    听着家里长辈絮叨这些家长里短,许多年低头听着。

    聊着聊着,还聊起了辈分取名的事儿,然后又从这个话题跳到宗祠的事儿上面去。

    南方的宗祠文化极为兴盛,而老许家的根,本来就是在南方那边,聊这些,也很正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