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春荒、计划、印章 (第2/6页)
。 “三爷,现在半个月过去了,怎么样?是否考虑清楚?” 半个月前,约定五百斤大米换两根百年老山参。 三爷闻言,苦笑一声,挣扎道: “韩同志,就不能再加一点么?” “看来三爷是不乐意啊,那就算了,买卖不成仁义在,下次我们有机会再交易吧。” 听到许多年这样说,三爷直接跪了。 卖! 不卖不行啊,因为过去半个月,京城地区,一滴雨都没下。 常言道,春雨贵如油。 然而,这春雨愣是一滴都没有,可把大家伙给急坏了。 冬小麦是从去年九月十月种下去的,到今年五月六月就可以收成了。 然而,从二月冬雪化开之后,到现在,干旱已经持续将近一个月了。 要是再不下雨,接下来的收成,可想而知了。 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想办法解决干旱问题了。 可是,河流水位也在下降啊,这就非常可怕了。 三爷打听到了这些消息,甚至还有人说,这个干旱,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三爷更怕了。 粮食紧缺这件事,从春节那段时间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京郊很多公社,过年的时候,就杀猪宰羊,那段时间的餐桌上,十分丰盛。 他们其实是预留好了粮食,可架不住干旱天气,大家的农活变多。 挑水灌溉麦田,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体力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中午那顿饭,必须是干的。 然而,不少生产队已经做不到了。 中午那顿饭只能从干饭变成了稀饭,从之前还可以立得住筷子的稀饭,变成了立不住筷子的粥。 反正大家已经有怨言了。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变化如此之大,是三爷没有想到的事儿。 早知道,他去年就把百年老山参给卖了。 许多年闻言,顿时笑了: “三爷还是很有眼光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交易吧。” 三爷苦笑一声,屁的有眼光啊。 五百斤大米可不少,如何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罗伟强见缝插针,表示东直门外的那个四合院,可以作为中转站。 对此,许多年当然没有问题,反倒是三爷,沉吟片刻之后,无奈答应了下来。 于是,三人离开了安定门这边,许多年更是先一步离开了。 过了半小时,许多年这才担着两百斤大米,走进东直门外,罗伟强他们的四合院仓库。 前后两次,许多年便把五百斤大米运到四合院里面,拿到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两根老山参。 两根百年老山参都是干货,根据三爷的叙述,已经珍藏了八年之久。 看了几眼老山参,许多年收了起来,突然对三爷说道: “三爷,您手里头还有老山参么?” 如果还有老山参的话,许多年当然不介意拿下来。 经过老许这件事,许多年对药草的需求,极为旺盛。 人这辈子,说漫长也挺漫长的,毕竟生活那么苦,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当然很难熬了。 但是,说短也挺短的,短短几十年,何况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个先来? 就像是段小鱼父亲,结局几乎已经注定了。 所以,如果有可能,许多年更希望没有疾病。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儿,那么他只能尽量去收集这些药草。 他不想再经历类似老许这样的窘境了,几乎是束手无策啊。 “您还收老山参啊?” 许多年点点头,冲三爷和罗伟强两人说道: “没错,最好是百年老山参,对了,我不要土人参。” 土人参的价值不高,许多年并不需要那么多。 反倒是老山参,价值高,很多病症都可以用到老山参。 尽管百年老山参本身并不能抗癌,对癌症也无法起到治疗作用,但仅仅只是百年老山参,对癌症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便足够了。 再者说了,老中医这一次给老许治疗直肠癌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年可是一直在旁边观察呢。 自然非常清楚百年老山参的真正作用。 三爷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点点头,表示他手上已经没有老山参了,不过,下次再有的话,他会联系韩同志的。 既然这样,许多年便没有再停留了。 看样子,他还得去一趟杨家庄那边,看看张憨儿什么时候会把他们家埋着的百年老山参挖出来交易。 于是,许多年回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又跟计春耕请假了。 后者却突然叫住了他,关心问道: “多年,你父亲的病怎么样了?” “主任,还是老样子,现在还是差几样药材,要不然,我师傅肯定可以帮忙治好了。” 许多年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也说清楚了目前的困难。 张明德接手治疗之后,就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老许的身体了,也就是常说的化疗。 西医叫化疗,也就是化学药物治疗,中医就是治病救人。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治疗癌症可以采用草药、针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